今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49周年。我们在缅怀江门先贤的同时,更应激发厚植家国情怀的行动自觉。
江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文脉传承行动”,其中要求讲好梁启超故事。“学问渊博、贯通新旧中西”的梁启超,作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中国家风教育典范。传承弘扬梁启超家风,是讲好梁启超故事的重要篇章。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家教的凝聚、教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作为传统家庭美德典型代表的梁启超家风,在新时代依然具有超越时空、熠熠生辉的文化意义与传承价值。
梁启超家风内涵与家教实践集中体现在《梁启超家书》中。研究认为,“数百封家书充满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内容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精髓,具体表现在亲情教育(满满的爱)、趣味教育(尊重个性)、挫折教育(寒士家风)、爱国教育(立身之本)与学问教育(汲取新知)等方面。经过梁氏家风教化、家教实践,梁启超的子女皆出类拔萃。“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足以证明以梁启超家风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教之于个人的教化作用,之于社会的治理功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风是为子女“计深远”的精神航标。新时代传承弘扬梁启超家风,就是要将其作为最生动、最可观、最直接的“计深远”载体,构建新型家风范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会区作为梁启超先生的家乡、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近年来打造了“启超家风代代传”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开展了建设梁启超家教家风家长学校以及各类公益活动,夯实了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梁启超家风的基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新生代是家风教育的主要受教对象。梁启超家风传承弘扬应思考如何适应新时代信息社会发展,如何贴近新生代,以新视野新思路、新媒体新技术,精准传播、精准育人,为中国家风传播与普及教育提供新借鉴。
一是把握时代精神,进一步推动内容创新。梁启超家风内涵中的亲情教育、趣味教育、挫折教育、爱国教育与学问教育,实质是爱国、敬业、文明、笃学、勤俭、趣味、诚信、友善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基因的映射。新时期,应在坚守文化本真基础上,为梁启超家风注入时代内涵、融入时代精神,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实现传统优秀家风家教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与时代共振。
二是构建传播矩阵,进一步推动阵地创新。依托新媒体技术,推动形成传播矩阵,拓展梁启超家风传播路径及教育普及范围,实现全网覆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纪念馆”于2020年被命名为广东省首批10个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之一。可依托该实践基地,开通官网,围绕梁启超家风家教文化,做好基地展示、信息发布、知识普及、数据采集、工作交流、网友互动;可开通官微乃至视频号,用活互联网语言,主推知识普及、互动服务,并做好微信群、朋友圈、粉丝群等圈层运营。
三是发力精准传播,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识的受众,在相关平台创新推出教育产品,提升教育普及的适应性、趣味性、互动性。内容创新方面,设置幼儿、少年、青年、家长、教师等专题。形式创新方面,设置故事、图文、音频、视频、亲子游戏等专题。活动创新方面,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家风模范”“家教达人”等网络微展示,“家风故事微电影”“家风经典微诵读”等网络微竞赛。营造热点、制造爆点、打造亮点,吸引眼球、增进互动、圈粉新生代。
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进一步加强梁启超家风教育创新研究与精准育人,推动“新会实践”、形成“江门经验”、树立“中国范本”,将成为传承江门文脉、文化赋能侨都的生动注脚。
詹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