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岸明会见深圳航天工研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浩一行
采取“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 探索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
江门日报讯 (记者/唐达 通讯员/莫小青) 3月8日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会见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工研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浩一行,双方围绕无人智能装备、能源装备、社会智慧治理、“双碳”等领域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并就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合作项目落地见效等达成重要共识。
航天工研院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应用基础研究、科创服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国际化经营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地方级领军人才8人,资产及营收近百亿元,参股中兴、宏华集团等22家企业。
刘浩首先介绍了双方在社会治理领域方面合作项目进展情况。他表示,经过前期的对接合作,充分感受到江门市委市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魄力,充分认识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前景可期、大有作为。他希望双方立足于“江门所需、企业所长”,牢牢抓住国家政策“窗口期”,通过顶层规划,形成体系性全面性的央地合作模式。并建议双方建立扁平化高效协同指挥系统,推动双方合作项目加速开展,实现社会智慧治理、无人智能装备、能源装备等产业迅速发展,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
陈岸明充分肯定了双方现有合作项目取得的明显成效,并对航天工研院提出全面深化合作的愿景表示赞同。他表示,双方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前期合作已取得良好成果,建立了深厚友谊和信任。下一步,双方可强化顶层规划牵引作用,拓宽合作思路,发挥双方优势,探索建立央地合作长效机制,携手推动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一是采取“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航天工研院可将公司总部、研发机构放在深圳,把生产基地放在江门,充分发挥深圳、江门两地的优势,从而带动深江产业合作,为珠江东西岸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是不断拓宽产业合作领域。在坚定不移推动社会智慧治理产业发展的同时,希望航天工研院结合江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无人机、无人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江门转化应用、生产制造,积极参与我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双碳”产业园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期、国家政策“窗口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合作步伐,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强力推动合作项目早日落地见效。
市领导陈志清、蔡德威、林国华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