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蓬江区杜阮镇的大湾(国际)食品加工及交易中心总投资10亿元,坐拥“十万吨级”大型冷库群,未来将承担预制菜的研发销售功能,成为江门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据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近日,我市正式出台《江门预制菜十二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重点围绕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产业联盟等12个方面,加快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全面加速农产品预制化、食品化进程,推动农业与食品产业、物流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深度融合,弘扬江门饮食文化,有效衔接生产与消费两端,实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向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
建设预制菜产业园
发展预制菜产业,首先要搭建平台,建好“大本营”,插上“军旗”,才能“号令如山”,统筹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十二条》提出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依托现有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基础,按照“一园四区”布局,在台山市斗山镇、白沙镇,蓬江区杜阮镇、棠下镇,开平市马冈镇,布局建设预制菜产业园。
2月16日,作为全省首个地级市发起的江门预制菜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加入,夯实江门发展预制菜产业技术支撑。
《十二条》提出,将搭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深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丰富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围绕陈皮、鳗鱼、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等优势农业产业研发五邑侨乡特色预制菜品,推出一批陈皮系列、马冈鹅系列预制菜品。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探索建立江门预制菜产业研究院,引进先进预制菜制作技术,构建预制菜技术成果数据库,开展预制菜全产业链研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培育预制菜经营主体
预制菜经营主体是直接面向市场的窗口,也是决定预制菜产业发展成色的“最后一公里”。《十二条》提出,围绕资金、人才、技术、项目建立激励机制,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菜篮子”基地等载体,以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中遴选一批优秀经营主体,建立预制菜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实施专项培育,壮大一批预制菜企业。
《十二条》提出,通过政策支持、信用管理、投融资优惠、平台推广、技术方案等方式,多措并举降低联盟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市场渠道。支持联盟开展吸纳优秀成员、统一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守则、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等系列工作,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十二条》提出通过“一园一策”招商措施,引进一批预制菜研发、制作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孵化预制菜专业领军人才,并在安家补助、租房补贴、科研配套经费、重大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多重保障。推动建设预制菜人才实训基地,支持各县(市、区)培育预制菜产业专业人才。
此外,我市将开展典型先锋人物评选奖励,支持评选一批、奖励一批典型先锋人物,鼓励和表彰在预制菜产业工作方面作出贡献的先锋人物,营造预制菜产业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