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结防所引进支气管镜介导腔内冷冻治疗新技术。
喜迎5G智能DR体检车,开启为民健康服务新征程。
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一直以来,作为我市结核病防治的中坚力量,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简称“江门市结防所”)始终奋战在防痨抗痨的前沿阵地,不断提升全市的结核病防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星光赶路,踏石留印。目前,我市结核病防治各项重点工作指标进展良好。成立全市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促进结核病诊疗标准化管理;开展螺旋CT检查,采购5G智能DR体检车,升级改造结核病实验室,硬件设施再上新台阶;耐多药和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纳入治疗率显著提高,位于全省前列;各县(市、区)积极形成学校肺结核预警模式,全市校园结核病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门防痨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坚持“防治一体”,积极探索构筑了市、县、乡、村四级防痨网络体系,打造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交出了一份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结防答卷。
担当作为
完善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长效机制
江门市共有400多万人口,结核病防治机构形式多样,包括市级结核病防治所、县级结核病防治所、县级慢性病防治站等。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为了有效整合和利用全市结核病专科医疗卫生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江门市卫生健康局于2021年12月3日正式成立江门市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江门市结防所。
“中心的成立能加强我市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结核病诊疗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我市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结核病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江门市结防所副所长陈华指出该中心成立的深远意义。
作为全市结核病防治的“火车头”,该所担当作为,高位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面的工作调研、基线调查,举办结核病调查培训班,对结核病人的分布、医疗资源的配备、诊疗队伍和水平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摸清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促进结核病诊疗标准化管理。
“幸亏江门市结防所开展新医疗技术,我才不用专程跑到广州做治疗,省去了旅途奔波之苦。”38岁的方婷(化名)说。方婷患有结核病,感觉呼吸不畅,常伴有发热、咳浓痰,一活动便喘不过气来。经检查,她的左主支气管堵塞竟达95%以上,属于瘢痕狭窄型支气管结核。2018年,该所团队及时对其开展支气管镜介导的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经过多次治疗,她的气喘症状明显改善,反复发生的肺炎消失了。
2022年春节刚过,技术的春天也纷沓而至。陈华带领呼吸内镜团队为汤先生成功实施了该所首例支气管镜介导腔内冷冻治疗。这项新技术的引进,是该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五邑地区乃至临近城市的结核患者带来福音。
在硬件升级方面,该所于去年改造了PCR实验室并通过验收,在此基础上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实现结核病检测全覆盖,CT室也于去年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攻坚克难
提高耐药结核病诊治质量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众所周知,结核病当中最难治的当属耐药结核,想要减少结核病患者耐药发生率,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疑似人群的识别,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化治疗,重视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尽早治疗干预。
“继续治疗很麻烦”“用药后更加不舒服了,我没有信心治好”“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这是众多耐药结核病患者面临的现实难题。
作为我市唯一耐药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该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早早便成立了耐药结核病诊疗专家小组,由多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对新发现及在治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系统性会诊、制定或调整方案。近年来,管理模式逐渐成熟完善,成立由主管医生及骨干护理人员组成的患者支持小组,负责全程追踪、督导患者规范服药、协助院内及院外不良反应监测并督促其及时就诊,实现对患者门诊及住院的全疗程管治,有效提高了耐药结核病患者纳入治疗率及治疗成功率。
以往,一个耐药结核病患者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灾难性的打击。结控科主治医师赵柳婵介绍,2019年起,自该所参加国家NDIP扩展项目以来,引入了抗耐药结核病的新药,这种艰难局面得以扭转。
“是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40多岁的陈女士说,丈夫每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自从成为耐药结核病患者,她不仅失去劳动能力,还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好在,医护人员为她争取到NDIP扩展项目,在一次又一次药物不良反应的威胁下,依然能得到有效组合方案治疗,并且治愈了。现在,她又能健康回归家庭和社会了。
目前该项目虽已结束,但引入的新药得以继续使用,且在医保、社保等政策支持下,患者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近年来,五邑地区耐药结核病纳入治疗率从不到40%提高至70%以上,且逐年升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也明显提高。”赵柳婵介绍,他们用专业和关爱为患者保驾护航,形成了富有该所特色的耐药结核病管理治疗制度,帮助五邑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好难治病的愿望。
如今,该所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含新药方案的治愈率超过80%。赵柳婵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参与更多的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帮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实现新药、短程、口服、安全、高效的治疗愿景。”
精准防控
全力推进无“核”校园建设
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江门市一直密切关注学校结核病防控监测工作,各县(市、区)结防机构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学校结核病防控领导小组和以结控科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
“2021年,我所设立了体检门诊、建立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办公室和专职骨干队伍,便于与学校紧密对接及时沟通。”该所结控科组长谢永平介绍,在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工作方面,国家卫健委与教育部已下达相关文件,将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纳入必检项目。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撰写了新生入学体检工作方案并经充分论证后报送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审批。
在江门市卫生健康局、江门市教育局的重视下,该所率先对两所学校的部分新生进行全面症状筛查和PPD检测,探索与学校共同管理,施行症状监测及定期复查胸片、有异常即时沟通处理的管理方式,以有效降低学生肺结核发病率。
让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结核病、远离结核病,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也是江门市结防所一直努力的目标。在一场场进校园活动中,他们不断推动“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实现。参与活动的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宣传活动,收获很多有用的知识。”
“在做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前提下,科学传播结核病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对结核病的认识。”谢永平表示,此外,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学校结核病信息报告、诊断治疗和疫情管理处置得及时、科学、规范,努力实现学校结核病疫情“零聚集”的目标。
奋楫笃行
为结防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该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许光辉表示,下一步,该所将高位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结防工作的需求,为结防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谱写结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推动重点学科发展。加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结核病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开展支气管镜介导的冷冻融解术等新技术,开展PICC置管术等新项目,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积极促进医防合作。加快5G智能DR体检车等硬件投入使用,落实老年病区搬迁和结核病区改造工程,改善就医环境;推进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结构性筛查,并加强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和中小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从源头上把好“平安入校”关;全力提供结核病“一站式”诊疗服务,努力让五邑侨乡人民在家门口就能把结核病治好。
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结控科门诊患者候诊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分枝杆菌全自动阅片项目,提升检测自动化水平,提高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等检测能力;加快落实CT业务发展工作,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未来,该所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变革创新、团结一致、苦干实干”十六字方针,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图 梁爽 李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