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道自2016年分段通车以来,就成为贯穿江门东部区域的“城市脊梁”,连通鹤山工业城、滨江新区、江门高新区、珠西枢纽新城、大广海湾经济区等经济发展“主战场”。同时,江门大道还是江门百万市民工作生活的快速通道,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大道。这也导致,“重载千钧”的大货车和“娇小脆弱”的小轿车“肩并肩”行驶,成为一种常态。
在笔者看来,江门大道既要成为产城大道,更要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平安大道。
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被称为“公路第一杀手”,最明显的危害便是使国家巨额投资修建的公路设施不堪重负,过早破损。其次,车辆超限超载导致车辆刹车性能、转向可靠度、行车稳定性大大降低,成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大诱因。
因此,超限运输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并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公路破损、交通不畅,势必会影响百姓出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甚至会影响到江门的整体城市面貌和营商环境形象。今年3月以来,我市交通、交警联动,“天网”“鹰眼”布控,精准整治江门大道违法超限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还不够,依旧需要久久为功,重拳开展“一超四罚”执法行动,不让江门大道成为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绿色通道”,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方面要强化源头监管。组织执法人员走访公路沿线运输企业、采石场、水泥搅拌站等治超源头企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违法失信宣传,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货运车辆管理台账,做好“一人一档、一车一档”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实、台账全。同时要严把货运源头企业车辆合法装载出厂关,主动加大对货运运输车辆的技术参数和装载标准的审核,不断缩小改装、超限超载货车的生存空间。定期开展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文明驾驶意识,减少涉及货运车辆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联合。路警联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强化科技应用,充分利用交通部门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系统、公安交警部门的“鹰眼”缉查布控系统等先进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精准治理,提高治理超限超载执法效能;增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道路的巡查管控,建立超限超载“灰名单”“黑名单”等制度,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形成治超高压态势和网络效应,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制度化。
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