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近年来,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热情高涨,无论是志愿者人数,还是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时长都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一支支志愿服务专业队伍应运而生,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便是其中之一,这支队伍总是冲在抗疫、防风、救援一线,用实际行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间应急救援“铁军”
谈及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成立的初衷,该中心理事长陈松表示:“不管是帮助挪移暴雨天气中被淹的车辆,还是处理在大风中被吹倒的树木,我们经常自发组织行动。”久而久之,陈松发动身边的朋友,找到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成立民间专业救援队伍的想法。
2016年,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的前身——江门市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正式成立,在培训和实践锻炼中,队伍越来越专业,成为一支民间应急救援“铁军”。
2020年11月,江门市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成为我市首家通过应急管理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的队伍。
多年来,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积极参与省、市应急部门组织开展的“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有关活动,还积极参与江海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和省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有关工作。2021年1月至今,该中心共参与水域应急救援13次、野外搜索救援5次、公益防疫消杀8次,参与核酸检测现场保障4次,参与全市大型应急救援演练活动2次,组织应急技能公益培训班23次。
该中心主动参与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向社会特殊群体发放疫情防控爱心物资,参与江门市体育馆疫苗接种现场秩序保障工作,出动426人次,志愿服务时长2556小时。
走进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冲锋舟、专业拖车、水上救援机器人……各种专业应急救援设备齐全。陈松指着一旁的一种设备自豪地介绍说:“这是船舶卫士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监控平台’与‘专用船载设备’相结合,可实现船舶位置实时追踪、船舶移位报警、航行轨迹回放、航行数据统计等功能。”陈松表示,水上救援的黄金时间非常宝贵,运用此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水上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救援离不开众多专业“硬件”,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丰富的“武器库”为应急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软件”方面,该中心也下足功夫。“我们每周都会对志愿队员进行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培训,并开展体能训练,不断提升队员的应急救援能力。”陈松说。
目前,该中心拥有50名专业队员和230名志愿队员,下设9支分队,具备城市搜救、山地救援、水上搜救、潜水救援、后勤保障等救援保障能力。该中心作为政府应急救援辅助力量,重视每一次提升专业救援知识的学习机会,共同努力,履行应有的职责。
“守好一座城,护好一城人”
近年来,国家对社会应急力量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今年3月22日,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江门市新财富应急救援队以及台山市海宁海上救援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发起成立江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联盟。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社会应急力量的联动和资源共享,我们希望通过成立江门社会应急力量救援联盟,联络发展有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爱心企业、协会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一个有效链接政府部门、民间救援力量和公益资助组织的服务平台。”陈松说。
目前,该联盟计划发动更多相关的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商协会以及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将涵盖水上、危化品、消防、医疗等各类应急救援领域,并将着力探索完善政府专业救援力量与民间社会救援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提高灾害发生后的有效响应速度,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守好一座城,护好一城人”是陈松一直以来的坚守。展望未来,陈松表示,希望更多市民加入江门市侨都应急救援中心,用奉献传递志愿精神,用行动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