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以来,位于新会双水镇龙脊村的巴贝高世界比比亲子乐园人气火爆,游客络绎不绝。8年前,来自中国台湾的彭薇霖在此投资建设了江门巴贝高旅游综合体项目。如今,这座由旧砖厂和废弃烟囱改造而成的亲子乐园焕然一新,并配齐了艺术馆、亲子酒店等完善设施,成为江门乡村文旅的一张闪亮名片。该项目自2023年10月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从项目规划到落地运营,江门各级政府都提供了帮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里招商引资的温度与诚意。深中通道开通后,江门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为项目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彭薇霖由衷点赞。
这正是江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江门积极抢抓“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4年,江门文旅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全国12个“最具潜力文旅城市”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250.39万人次,旅游收入140.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23.9%;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42%。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8月5日至8日,由市文广旅体局与人民日报海外网联合主办的“我在中国的72小时·中外青年主题采访行”江门篇活动顺利举行。来自澳大利亚、丹麦、韩国、伊朗等国的青年博主深入江门,将江门这座“低调”的宝藏城市推向国际视野。
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博主们不仅溯源五邑华侨华人的奋斗史,更在当晚的“博物馆之夜”中感受别样活力——乐队演奏、醒狮腾跃、街舞快闪等表演在展厅间穿插,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独特魅力。“这个博物馆很有意思,五邑华侨的奋斗历史让人感动,唐人街的逼真场景更让人身临其境。”伊朗博主玛雅的感叹,道出文化传承的生动力量。
近年来,中国侨都江门以“侨”为桥,加快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滨海、温泉、生态、美食五大优势,江门高水平推进“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推动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华侨文化旅游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
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2024年,“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入选广东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首批试点。江门将县域优势农副产品与文旅特色相结合,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通过创新发展“体育+文旅”“研学+文旅”“银发+文旅”“康养+文旅”等新场景,不仅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性需求,更有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开平,充分展现“侨”的风韵,沿潭江打造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活化利用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台山,着力做好“海”的文章,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滨海风光带,串联川山群岛和那琴半岛等美丽海湾……江门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融合乡村美学、生态美学、建筑美学,绘就了一幅美美与共的新画卷。
如今,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已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坎华侨古镇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启超故里·小鸟天堂等12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暑期以来,赤坎华侨古镇凭借独特的文旅体验,成为众多游客出行清单上的必选项。为提升游客体验,赤坎华侨古镇暑期特别推出“赤坎好有戏”主题活动,打造“文化演艺+生态降温+亲水娱乐”多维避暑模式。“每次来都有新发现!火秀升级了,新上的《直上云霄》《启航》表演特别精彩。”来自深圳的游客何小姐兴奋地说。
赤坎华侨古镇自2023年1月启动试运营,到2025年1月6日正式开业,两年多时间里,吸引700余万名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其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独特风貌。如今的赤坎华侨古镇,持续提升运营水平,打造成集华侨文化、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越来越多游客在此开启“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沉浸式体验侨乡文化的魅力。
以赤坎华侨古镇等重大文旅项目为龙头支撑,江门发挥其画龙点睛和引领集聚作用,带动全域旅游资源优化整合,让文旅产业既见“星星”,又见“月亮”,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在龙头项目带动下,江门 民宿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江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酒店(民宿)领域,促进一批优质乡村酒店(民宿)项目落地。推进民宿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4年10月,台山泡步村荒废40年的华侨建筑翘庐,经精心修缮后以“翘庐1922”民宿重生。台山籍企业家林志成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重现历史风貌,并增设咖啡厅、茶馆等休闲空间,让民宿成为“住进文化里”的湾区会客厅。据统计,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精品民宿已达187家,其中8家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14家酒店(民宿)跻身广东省首批驿道乡村酒店。
以“新”为翼,江门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深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康旅融合,同时积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适应文旅消费新需求,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以三大差异化策略开拓市场
昔日粮仓,今日书店,乡村也有诗和远方。从开平塘口镇上空俯瞰,五座巨大的白色粮仓——先锋书店辨识度十足,与附近的百年碉楼群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乡村景观图。
当5座废弃粮仓变身“最美乡村书店”,当侨乡碉楼遇上当代艺术,侨都江门正用“差异化”的魔法,让文旅产业爆发惊人能量。
游客追求的是通过换一个空间来换一种心情,抓住差异化就抓住了文旅营销的“牛鼻子”。“不做第一,就做唯一。”江门深谙差异化竞争之道,以三大差异化策略积极打造产品、开拓市场,精准对接省内、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城乡反差牌”:让乡村成为都市人的“精神解压舱”。“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打动游客的不仅仅是碉楼,还有周边的乡村美景。江门致力于将乡村建设成为农家人的安居之所、都市人的休闲小站、现代人的心灵家园、艺术家的创作天堂、广大侨胞留住乡愁的地方。
“气候反差牌”:从“山海联动”到“候鸟经济”。近年来,江门与贵州、成都等地开展“山海联动 贵客临门”“双都相约 川流不息”等活动,抓住地域差异化,把内地游客引向海边;同时,突出气候差异化和独特的人文地理风貌,吸引东北地区的“候鸟团”来江门过冬。
“文化稀缺性牌”:用“世界遗产+侨乡IP”撬动市场。江门拥有“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两项世界遗产,独特的侨文化具有极高辨识度,通过“文化牌”讲好江门故事。
正如游客所言:“在碉楼旁读诗,在稻田边喝咖啡,这里不是景点,而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江门以差异化市场战略为笔,绘就一幅“处处是景、步步有情”的文旅画卷。
在“大桥经济”的历史机遇下,江门以侨为桥、文为脉、旅为媒,通过平台战略整合资源、产品战略打造精品、市场战略精准拓展这三大战略的协同发力,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让中国侨都的故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