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镇种出的挂绿荔枝甜脆香糯。
农户们满身大汗,穿梭于蕉林中搬运香蕉。
谭家武正在采摘小青柑。
红肉火龙果甜度高、营养价值丰富。
那吉镇远离工业污染,山清水秀,雨水充沛,气候温暖,种出来的凤梨品质优良。
盛夏时节,恩平迎来特色水果集中上市季。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特色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甜蜜”动能。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成为恩平乡村振兴活力奔涌的生动注脚。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吴健争
挂绿荔枝
来自百年前的味道
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留下了不少美谈。盛夏季节,“叹”空调、吃荔枝成为市民的一大乐事。今年,恩平名优产品挂绿荔枝的主要产地沙湖镇圣园村的荔枝园纷纷迎来大丰收,为果农带来收入,也让恩平荔枝品牌更加“响当当”。
进入沙湖镇黄树桥荔枝园,粒粒饱满的荔枝压弯枝头。果园负责人黄树桥告诉记者,今年,果园迎来大丰收。“果园面积约为0.47公顷,有130棵果树,最高产量的一棵有150公斤,最低也有50多公斤。”黄树桥说。
沙湖镇种出的挂绿荔枝甜脆香糯,粒粒细核,多吃也不怕上火。在直播带货盛行的当下,黄树桥的荔枝生意并没有过多借助网络等营销手段。“酒好不怕巷子深,我的很多订单都来自熟客,大家买了很多年,这是对沙湖挂绿荔枝品质的最大肯定。”黄树桥表示,不少熟客采购沙湖挂绿荔枝作为恩平手信,收获不少好评。
今年,沙湖镇的挂绿荔枝种植面积达20公顷,总产量超6.75万公斤,较上一个丰产期(2022年)增收35%。记者驾车前往圣园村委会龙门村民小组的路上,看到周边荔枝园遍布,不少园主挂着横幅吸引游客前来摘采。
据资料记载,清同治四年(1865年),龙门村有位名为黄叶琳的贡生喜代办正义官司。有一次,他到新会为黄姓族人打官司赢回码头。作为答谢,新会的黄族人几经曲折,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派人专程送了六株增城挂绿种苗到龙门村。但因当时技术不过关,只培育成活四株,后嫁接一株。后来,村民们把这五株增城挂绿当“村宝”保护起来。
改革开放后,龙门村积极推广种植技术,提供销售渠道,靠种荔致富成为村民们的共识。村民通过圈枝等方式,帮助五棵老荔枝开枝散叶。如今,他们的后代已遍布村前村后,还长到了外村的山坡上。在恩平林业部门的帮助下,龙门村建成古树公园,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园内的百年荔枝古树还能挂果。
龙门村的各个荔枝果园周边,阵阵稻香飘来,一望无际的稻田令人心旷心怡,绿油油的禾稻即将迎来成熟期。市民游客可沿着公路驾驶,感受漫无边际的稻田之美,又可停车下田,用相机拍上几张大片。
香蕉
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在圣堂镇歇马村晋昌果业的香蕉种植基地,连片的香蕉林在夏日的阳光下焕发勃勃生机。一串串饱满的香蕉被蓝色保护袋包裹着,工人们手持长柄镰刀,熟练地割下大串香蕉。
记者采访时,基地负责人梁六根自豪地表示:“今年香蕉大丰收,工人现在收割的这一批香蕉马上就装车,20来吨,发往广州。”
“香蕉是一种收益周期短的水果,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梁六根表示,他2005年到恩平种植香蕉,至今已有20年了,近年来,香蕉作为一种可快速补充能量的水果,获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梁六根在种植区安装了喷灌及滴灌系统,集施肥、杀药于一体,能够节省农药、化肥和人工费用,提高产量。“我还引进巴西香蕉品种,成熟时皮色金黄、果肉嫩滑,味香甜。这个品种植株大,生长发育快,生产稳定性好,适宜一年四季种植。”梁振华摘下一根香蕉向记者展示。
茶枝柑
客户找上门 商家不愁卖
沙湖镇和平村的鸿牛农业公司茶枝柑种植园里,沉甸甸的柑果压弯了枝头,工人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采收季做准备。种植园管理员谭家武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7月初将迎来小青柑的黄金采收期,我们不愁卖,已经有许多客户找上门了。”
沙湖镇的茶枝柑产业起步于2021年,鸿牛农业公司是最早一批进驻的企业之一。谭家武介绍道:“去年,我们的茶枝柑产量近100万公斤,预计今年总产量达200万公斤。”
沙湖镇茶枝柑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创新的土地流转模式。该镇探索实施“两预两委托”模式,即林地经营权预整合和预流转,委托镇村统筹经营,委托第三方统一发包公开招标,将碎片化的低效林地整合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沙湖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模式,我们成功激活了千亩低效竹林和山坡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土地租金收入,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在技术支撑方面,沙湖镇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共建柑橘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2024年10月,恩平首家茶枝柑深加工企业——拾月红农业公司正式投产,标志着沙湖镇实现了茶枝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链条发展。企业负责人廖广利来自新会区,祖辈都以种植茶枝柑为生。他指着一排排正在晾晒的柑皮说:“小青柑主要用于制作柑普茶,而成熟的大红柑则取皮制作陈皮。我们引进先进设备,开发出陈皮茶、陈皮零食等系列产品,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恩平市北部沙湖、牛江、君堂、良西、圣堂五镇已签订协同发展协议,朝着打造万亩茶枝柑产业园的目标迈进。
“规模化种植提高了我们在市场的议价权,更有利于打响恩平本土特色茶枝柑品牌。”沙湖镇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随着无人机喷药、雾化喷淋等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恩平茶枝柑产业正迈向智慧农业新时代。
火龙果
夏日里的“红色宝藏”
在恩平市圣堂镇丰景果场的火龙果种植场,种植户吴卫南手中的电话没有“歇息”过一刻:“客户催我发货,要我发地址定位,我还要联系车辆、工人,一整天都很忙。”当下,红肉火龙果进入了一年中最甜美的季节。丰景果场内,工人们穿梭在整齐排列的水泥桩间,采摘着饱满的果实。
据了解,圣堂镇有三大火龙果园,分别是塘龙村的丰景火龙果种植场、长安塘皋火龙果种植场,以及吉安村的竹山角种植场,总产量达46万公斤,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佛山等地。“火龙果从开花到采收大约40天时间,目前开花的第一批果实已经成熟。”吴卫南边检查果实边说道,他轻轻扭动一个紫红色的火龙果,果实在手中沉甸甸的。
与市场上常见的白肉火龙果不同,红肉火龙果因甜度更高、营养价值更丰富而备受追捧。“我们的火龙果一次可多年采收。”吴卫南指着果园内的种植柱介绍道,每亩地可放置100根水泥桩,亩植100株左右,亩产500多公斤。“火龙果的采摘期可持续到11月底,今年预计总产量比去年明显增长。”吴卫南说,今年阳光、雨水充足,灾害性天气减少,果树的挂果量明显增多。
夕阳西下,基地里亮起了点点灯光。吴卫南解释道:“火龙果是夜间开花的植物,因此我们安装补光灯,延长果树光合作用时间,提高果实品质。”白天,众多游客前来果园观光,尽情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享受唇齿留香的美味。夜晚,灯光星星点点,洁白的花瓣悄然盛放,引得附近村民纷纷前来果园周边的碧道散步,夜经济随之兴旺。
沙湖镇金富果业种植场以前主打红肉火龙果,如今则转换赛道,销售火龙果花,也就是剑花。“今年以来,我都专注于剑花市场,目前已经售出3批剑花,近80吨。”金富果业种植场负责人吴富焯说,剑花主要销往药厂、种植场、餐饮企业等,批量出售价格稳定,利润也可观。
凤梨
一口爆汁让食客“返寻味”
诱人的黄果肉,一口爆汁的甜蜜……在那吉镇那北村委会聂村黄毛垌的大硕农业凤梨种植基地,那吉凤梨的美味让不少食客“返寻味”,食客们一袋袋、一箱箱地购买。
大硕农业凤梨种植基地里,每个凤梨都被纸质的薄膜包裹着。这里种植的“金钻1号”凤梨,果眼浅、果肉金黄、果香浓郁,适合鲜食和加工,受到市场青睐。不少人都到这里买凤梨,工作人员忙着收割、搬运、分拣。“我之前已经买过一次,太好吃了,所以这一次又来买。”市民梁先生说。
“我们的凤梨很多都销往外地,可以做成干品、凤梨酥等。接下来,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大硕农业凤梨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卢建旺表示。“每天工作8小时,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帮补家用。”在果园工作的一位阿姨说。
据悉,该基地两年前还是一个荒废的花木场。去年年初,那吉镇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探索种植凤梨。那北村驻村第一书记吴浩强表示,去年,该村引进大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试种凤梨,目前种植面积已达9.33公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积极联系对口帮扶单位,为企业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
“不用去湛江,不用去海南,来我们恩平那吉就可以吃到很靓的凤梨啦……”近日,恩平网红“夏天哥哥”带着团队来到现场拍摄视频,宣传推广那吉凤梨。“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加大推广力度,那吉镇加强宣传造势,助力那吉凤梨“出圈”。越来越多游客来那吉镇买凤梨,还到各个果园打卡。
那吉镇远离工业污染,山清水秀,水分充沛,气候温暖,种出来的凤梨品质优良。目前,那吉镇正通过多渠道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拓宽销路。“我们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广凤梨种植,预计总面积达33.33公顷。同时,致力于打造那吉镇‘凤梨的海’特色农旅品牌,未来计划以规模种植为核心,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逐步开发民宿、科普研学等休闲观光项目。”那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