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以好莱坞标准拍摄侨乡故事,建起“短剧梦工厂”;打造无界社区,探索江门青年的无限魅力;以一杯“家乡水”,连接起家乡与游子的情感纽带……在江门这片创业热土上,一大批来自港澳和海外的追梦人,怀揣着理想与抱负在侨乡“逐梦”“筑梦”,一个个鲜活的“湾区梦”正在这座“梦想城”悄然生根,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侨乡建起“短剧梦工厂”
在位于台山水步镇MEGA影视园的江门泽哲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哲影视”)内,台山籍华侨刘安迪正在调节影棚灯光,整个空间的照明色调立即从冷白切换成暖黄。“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灯光效果,让拍摄更加便捷。”刘安迪说话时,身后的工人们正在为6月开机的短剧架设场景。
留着利落短发的刘安迪,身上仍带着加州阳光淬炼出的行动派气质。15年前,刘安迪踏足影视行业,在美国洛杉矶起步,逐步成为《行尸走肉》《复仇者联盟》等影视作品的幕后设备供应商。
近年来,刘安迪敏锐捕捉到短剧行业的全球浪潮。2024年,刘安迪带着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成熟经验与对故土的眷恋,回到家乡江门台山。他的目标简单而坚定:让好莱坞验证过的工业化流程与家乡的文化底蕴碰撞,打造让中国影视内容走向世界的“出口枢纽”。
据悉,泽哲影视是江门第一家提供“室内场景+虚拟棚”的影视企业,正在打造的一期影棚面积约11000平方米,包含居家、办公、医院、监狱等15个拍摄实景,预计今年6月完成。“每个场景内都配置了成套的灯光设备、数码控台,方便快速转场、切换特效,剧组只需带上剧本即可开拍,预计将为短剧拍摄省去30%左右的时间。”刘安迪预计,每个月将有10部短剧在这里“速成”,10页长度的剧本一天即可完成拍摄。
在刘安迪的规划中,拍摄基地应该是覆盖全产业链的“短剧出口基地”。未来,泽哲影视还计划向外部剧组开放更多场景,甚至提供海外发行等服务,探索版权共享的合作模式。
“希望台山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影视创作热土。”站在正在搭建的虚拟棚前,刘安迪将目光投向远处的碉楼群,“好莱坞团队在这里用AI生成岭南骑楼的虚拟场景,结合碉楼群讲述台山的侨乡故事,这才是‘梦工厂’该有的模样。”
无界社区开启梦想新篇
清晨的阳光透过新会NONO PARK巨大的厂房顶,洒在厂房内随意排列的绿植上,散发出年轻的气息。9时刚过,就有不少年轻人陆续走入厂房,开始各自的活动:街舞、滑板、飞盘、乐队表演……这片属于年轻人的社区空间,是由香港青年关伟杰主持打造,他也是一名自媒体创作者。
出生在香港的关伟杰祖籍新会,每逢节假日,他常常随家人回内地探亲,所以对江门并不陌生。两年前,他听从家人安排,从香港回到江门发展。起初,他一直跟随着家人从事家族工作,但真正让他找到方向的,是对自由的追寻。
“我比较爱玩,但回来江门后,却发现这里适合年轻人消遣的地方并不多。”这样的发现,勾起了关伟杰的一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打造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无界社区,帮助他们开启梦想新篇?
说干就干,关伟杰很快接手了一个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并开始对其进行改造,然而过程远比他的想象要复杂,“要去外地学习经验,要对接各个流程,甚至还要自己去工地搬砖”。
“我们是一个不设限的创意社区,属于每一位年轻人。”厂房改造完成后,关伟杰将这个场地命名为“NONO Park”,他希望这里能为人们带来松弛感,吸引着有想法的人汇聚于此,成为一个交流、分享、创造的平台,“我们为本土青年提供一个文化的聚集地,不仅仅是市集,这里还会举办沙龙、展览、音乐欣赏等多元活动。”
独特的理念逐渐吸引了大量关注者——他们与关伟杰一样,期望能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NONO Park开放后,就成了年轻人的“能量补给站”,他们在这里跳起了街舞、玩起了滑板,用汗水冲刷焦虑,用笑声连接彼此。
最令关伟杰触动的,是社区中自然生长的互助力量:商户主动为社区出力,维护秩序;年轻人以这里为起点,自发组织活动……这里不再是关伟杰一个人的“试验田”,而是成了大家共同建造的、展现江门青年无限魅力的无界社区。
让更多游子喝到“家乡水”
澳门青年冯东怡每周至少在恩平与澳门之间往返一次,“现在走中阳高速一路向北,两个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生活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江门与澳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这是冯东怡的亲身体验。
对于冯东怡而言,恩平是家乡,也是投资地。
“我在澳门出生,但是经常跟着家人回恩平。”记忆中在恩平老家喝到的那口清冽的泉水,给冯东怡带来了启发,“家乡山好水好空气好,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能否让大湾区的居民喝到自己的“家乡水”?找准方向后,冯东怡在几年前与朋友一起,投资了3亿元在恩平大田镇建水厂,后来又成立了广东恩州山泉水有限公司。
如今,在位于大田镇的江门市水都产业园内,装有恩平山泉水的瓶装水、桶装水等产品从广东恩州山泉水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顺利下线,带着侨乡的清甜流向大湾区各地。
“恩平无疑是我们实现创业梦想的理想之地,当地政府对澳门人和澳门企业非常热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冯东怡回忆道,在进行公司注册的初期阶段,各部门非常配合,备案立项、证照申办等流程审批很快,整个流程都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依托本地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的巨大优势,冯东怡的项目进展得很顺利。在项目投产后,冯东怡就通过线上平台快速打开大湾区市场,并计划在今年5月底将向澳门输送首批产品,让“家乡水”成为澳门街头的新风景。“澳门乡亲对故乡的眷恋,就是最好的市场切入点。”他笑着说。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澳门的国际平台优势联通海外,也可以对接内地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与内地制造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让我们在大湾区实现进一步发展”。谈及未来,冯东怡的规划清晰而务实:短期内在港澳市场站稳脚跟,中期拓展东南亚出口渠道,长期则希望助力恩平打造大湾区高端饮用水基地。“这是让世界看见江门的机会。”比起商业成功,冯东怡更看重“桥梁”的价值,“当澳门青年喝着‘家乡水’,讨论如何参与恩平建设时,这种情感共鸣比任何招商手册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