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铁流滚滚、战鹰呼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举行。这场盛典不仅吸引了全球目光,同样牵动着海外侨胞的心。除通过电视、网络同步收看阅兵盛况外,更有不少江门籍华侨华人代表跨越山海回到祖(籍)国,以观礼嘉宾身份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在铿锵步伐与先进装备中,感受祖(籍)国的强盛与民族的复兴。
跨越八十余载岁月,从抗战烽火到建设热潮、从异国他乡到侨乡故土,五邑籍华侨华人既是祖(籍)国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多年来,他们的家国情怀一如往昔,在时光淬炼中愈发璀璨。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忆往昔峥嵘岁月
抗战中不能忘却的“侨力量”
天安门广场上钢铁洪流庄严列阵。受邀观礼的江门恩平籍侨胞岑委豪眼中饱含泪水,在铿锵步履与先进装备中,他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与民族的复兴。
“当新式武器装备亮相时,所有人都尖叫了。我当时流下眼泪,感受到祖国底气那么足,祖国不仅守护着我们,也在守护着世界和平。”岑委豪表示,此次受邀现场观礼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体现出国家对全体江门籍侨胞历史贡献的认可和肯定。
这场盛大阅兵,不仅是一次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穿越烽火岁月的历史公开课。在那段岁月里,江门籍华侨华人无疑是不能被遗忘的特殊力量。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毁家纾难的报国情怀、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结成举国御敌的坚强力量。
江门籍海外侨胞的贡献史始终交织着荣光与苦难:在世界空运史上最危险的航线“驼峰航线”上,五邑籍飞虎队队员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为中国战场输送了宝贵物资,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千里滇缅公路上,五邑籍南侨机工驾驶着满载军火物资的卡车,冒着炮火穿行,打通了滇缅公路“抗日输血管”,筑起了一条“不沉的补给线”;潭江畔的赤坎南楼内,司徒四乡自卫队的7名队员攥紧钢枪舍身抗敌,为了保卫家乡,无惧牺牲,与日军血战到底……
万里同心,共赴国难。在世界各地,当地江门籍侨胞纷纷参与组建抗日团体,通过宣传抗日、组织募捐、购买抗日债券等方式,为祖国抗战贡献力量。江门开平籍侨胞司徒美堂更是毅然辞去公职和私职,奔走美国、加拿大、古巴等国宣传募捐,号召华侨“一致团结,出财出力来援助祖国抗战”。
据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14年间,华侨捐款总数超13亿元国币,其中江门籍侨胞捐了6.8亿元国币,撑起侨捐“半壁江山”。
重温抗战中的“侨力量”,这些用信念和热血写就的故事,值得被镌刻和铭记。在屏幕前观看完阅兵之后,马来西亚侨胞、江门侨界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甘荣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回想起南侨机工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有国才有家’。这份浓厚的家国情怀,会永远激励我们华侨华人同圆中国梦。”
看今朝彰显实力
侨胞深感骄傲和自豪
“新型的武器比10年前增加了很多,有很多新型装备是我以前从未见过和想象过的。”说起阅兵观礼的感受,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泰中侨商联合会主席邝锦荣仍然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
这不是邝锦荣第一次在现场观看阅兵仪式,从2015年首次受邀观礼至今,邝锦荣清晰地记得每一次观看阅兵时带给他的震撼。透过壮观的阅兵现场,邝锦荣感受到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10年间,看着中国科技突飞猛进,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邝锦荣的民族自豪感愈发强烈:“由衷地为祖国的成就和进步感到自豪。”
智利智京中华会馆永远荣誉主席李红光是第二次受邀到现场观礼,他深知这份邀请的重量:“祖国不仅没有忘记海外游子,更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她强大的力量与坚定的信心。祖国越强大,我们海外侨胞的腰杆越直!”
在澳大利亚,同很多侨胞一样,悉尼江门五邑商会及青年联合会创会会长吴锐谋通过电视转播收看阅兵仪式,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阅兵仪式展现了中国军人优秀的精神面貌和我们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捍卫中国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吴锐谋表示,这份来自祖国的底气,让每一位海外中华儿女倍感幸福与荣耀。
“祖国越强大,我们海外游子越安心;祖国越自信,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就越受到尊重,我们为之骄傲,也愿继续为中外沟通交流发挥重要桥梁作用。”这是悉尼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梁雨声和许多五邑籍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展望未来促发展
侨力共绘江门现代化新图景
当新型战机掠过天际,岑委豪迅速用手机记录下来,通过网络与海外侨胞分享这场盛况。他认为,此次阅兵也告诫新生代侨胞要牢记历史、珍惜发展成果,激励他们扛起责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历史并未远去,精神仍在延续。
江门作为中国著名侨乡,530多万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这片土地孕育着深厚家国情怀。侨胞既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如今他们以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共绘江门现代化新图景。
郑潮炯第二子、新加坡侨领代表郑社心先生将郑潮炯夫妇生前守护的义卖证书等史料捐赠回乡,成为“有国才有家”的永恒见证;美东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蔡裕明多年来坚持举办美东“江门青年杯”乒乓球赛,以赛传情、以球会友,让世界更了解江门;每逢广交会,巴西里约江门五邑青年联合会会长郑艳蓉都积极带领巴西客商了解“江门制造”,助力“江门制造”走向世界;在江门台山市台城街道官步村,华侨朱锦翘带领家族成员重回故里,一起见证百年华侨建筑翘庐的“重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侨动力”……
80年来,江门籍海外侨胞为中外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贸领域,“以侨为桥、以商引商”的模式,正让“侨乡基因”转化为“国际竞争力”,让“江门制造”这张名片越发闪亮。侨胞的“家乡梦”,还融入民生的改善中。五邑大地上,随处可见由华侨捐资兴建的道路、桥梁、医院、学校,以侨为主题的公园、以侨资为主力的企业等。
从抗战烽火到复兴征程,五邑籍侨胞始终以家国为念,他们的身影,跨越时空,汇聚成一曲“万里同心”的时代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