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在秘鲁这片拉美地区华人占比最高的土地上,华侨华人群体在拼搏壮大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为中秘友好往来贡献力量,祖籍江门开平月山镇的梁顺就是其中之一。他从餐馆后厨起步,渐渐在当地成就一番事业,并成长为中秘之间的“民间使者”,用坚守与热忱书写了“以侨为桥”的动人故事。
海外拼搏成就事业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20多岁的梁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登上了飞往远方的飞机。和许多江门侨胞一样,梁顺的远行源于亲戚的指引——彼时,他的姑姑在秘鲁首都利马经营着一家餐厅,这里成了他在异乡的第一个落脚点。
在异国生活,语言是第一道关。“不会听、不会说,连新闻都看不懂,仿佛与世界隔绝。”没有朋友,通信又极为不便,梁顺只能每月写一封信寄回家,以解思乡之苦,“那段日子非常难熬,但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凭借踏实与韧劲,梁顺几乎做遍了餐馆的每一个岗位,其间不仅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更摸清了经营门道,其后也萌生了自己开店的念头。不久,梁顺便在利马创办了第一家粤菜餐厅。
创业之路从来不易,尤其是在那个中秘贸易往来尚不频繁的年代,连酱油等基础调料都需要本地自制。但梁顺一心想要把家乡风味推广到这片土地上,凭着这份执念,他咬牙坚持、一步步克服困难,让餐厅站稳了脚跟。
如今,秘鲁全国已有超过5000家中餐馆,仅利马就有3000余家,其中也凝聚了梁顺等早期创业者的心血与坚守。
随着餐馆经营发展日渐向好,梁顺也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开始延展自己的商业版图,例如投资经营加油站、成立建筑公司,事业越做越大。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回馈社会,在当地的华人社团中做志愿服务,帮助华侨华人解决生活以及创业中的困难。2013年,梁顺被推举为秘鲁中华通惠总局的主席,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往来中秘促进交流合作
近几年,梁顺情系家国,频繁往来于秘鲁与中国之间,以文化为纽带,积极促进双方在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今年7月,开平市与秘鲁共和国库斯科省库斯科市签订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标志着两市正式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这份“世遗之约”的背后,是梁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为了促成两市“互加好友”,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还专程邀请秘鲁政府的工作人员到开平交流考察。为了将更多的家乡文化推广到海外,梁顺每年都会牵头组织在利马的唐人街等地举行大型龙狮表演。“我们希望让更多秘鲁人以及华裔后代了解中华文化。”梁顺笑着说。
就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期间,梁顺始终坚信,侨团不仅应维护侨益,更应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桥梁作用。近年来,他积极推动开平市与库斯科市在商贸、文化等多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主动引荐秘鲁友人赴江门考察,协助双方企业精准对接。“江门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大湾区城市,我们希望能把好项目带回家乡。”他语气中充满期待。
一点一滴终见硕果。“国际友好城市不只是个名号,更是可信的信息渠道以及信任背书。”梁顺早对后续工作进行了思考:联合两地政府与商会交换投资指南,组织秘鲁采购商参加开平展会,让侨社为两地企业提供“软着陆”服务——从法律翻译到行业引荐,从化解文化冲突到推介优质产品,“要让‘中国制造’在秘鲁树立口碑”。
助力侨文化传承
精致的智利传统服饰“查曼托”、可爱的秘鲁羊驼毛绒玩偶、阿根廷的特色饮品马黛茶……跨过历史的门槛,走进开平蚬冈镇旅南美侨心馆,里面的拉美特色物产让人大开眼界。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江门市“侨都赋能”工程,蚬冈镇积极挖掘本土资源禀赋,努力推动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大力实施“侨心工程”,侨心馆项目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梁顺是该项目的推动者之一,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蚬冈镇与秘鲁驻广州总领事馆以及秘鲁开平同乡会共同出资出智出力,对侨房进行活化利用,推动项目从构想走向现实。
2022年2月21日,旅南美侨心馆成为开平首座建成开放的侨心馆。该馆通过图片、实物等珍贵资料向参观者讲述秘鲁、智利等国家的华人旅居历史渊源和华人情怀故事,在展示他国风土人情的同时,充分展示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开馆仪式上,梁顺带来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智利的民族服饰、巴西的手工艺品、秘鲁的银器,每一件都凝结着他的心血。“我联系了多个南美侨团,征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与物品,就是想让参观者既能看到华侨的创业史,也能了解各个侨居国的风土人情。”
如今,蚬冈镇以“家国故事侨心馆”为核心,逐步建成组团式的“碉楼侨心堡”教育基地,向更多人讲述华侨爱国爱乡的动人故事。而梁顺,依然在奔走、在努力,积极参与侨文化传承工作,推动“江门制造”开拓南美国家市场,促进江门经贸发展。正如他所说:“我们每个人,哪怕离家再远,心里都永远装着祖(籍)国和家乡。”
从后厨学徒到侨团领袖,从创业先锋到交流使者,梁顺的半生跋涉是一代华侨奋斗史的缩影,更是中秘友谊的见证,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搭建起一道跨越太平洋的文化与经贸之桥。“华侨华人永远是中秘友谊的实践者。”梁顺说。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