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亦兵代表:
您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孵化器建设》的建议(第4045号)已收悉,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孵化器的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经综合各市(区)政府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孵化器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围绕我市全力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城市、建设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部署,以创新驱动发展考核指标为鞭策,全市的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随着台开鹤恩四市的孵化器“灭零”,全市七个市(区)实现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逐步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孵链条。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26家,众创空间 24 家,孵化面积合计超4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2 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培育单位 3 家,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 1 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有3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4 家。
(二)主要做法
1.制定扶持政策。2015 年以来,参照省的政策措施和珠三角先进城市的经验,我市陆续出台了 5 项促进孵化器建设的优惠政策,分别就孵化器的认定、众创空间的认定与奖补、孵化器的产权分割、面积补助和运营评价等给予支持,扶持项目资金累计 1902 万元。
2.探索专业化发展。积极引导支持各类孵化器结合自身背景,完善特色服务体系,向专业型孵化器方向发展。目前,已建成教育装备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等机械与自动化专业孵化器;科恒、宏谷等化工类专业孵化器;网商时代、珠西电商等电子商务类专业孵化器。
3.融合创业投资。我市部分科技孵化器运营单位联合社会投资机构共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科恒公司牵头与粤科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等成立了规模为9000万的粤科泓润基金,启迪之星众创空间与高新区联合成立了5000万元的启迪之星风险投资基金,基金均投向其入孵企业及处于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
4.对接港澳台创新资源。充分利用侨乡优势,积极对接港澳台科技机构、行业商会,链接海外及港澳台创新创业资源,推动国际化科技孵化器建设。2017 年,我市珠西创谷由香港团队运营,成功与香港18 家青年创业协会签订协议,引入一批香港科技团队进驻,成为全省4家获得“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目前,珠西创谷成功引进63家海内外企业入驻,科技孵化器产值达 1亿元,税收达 500 万元。
(三)孵化器建设的短板和问题
1.相关政策还有待完善。我市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数量和规模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较为滞后。根据《2017年全省各地市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监测评估报告》,我市的孵化器数量(22 家)位居广东省第 7,远少于广州(239 家)、东莞(98 家)、佛山(77 家)、中山(47 家)等城市,相关城市在推动孵化器发展方面均加大了投入,帮扶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以广州为例,每年安排不少于 1 亿元,用于毕业企业落户成效奖励、孵化器提供公共技术、在孵企业融资补助和创新创业活动补助等扶持政策兑现。
2.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各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在单兵作战阶段,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之间缺少资源的运转和流动,相互协同能力较差,孵化资源未能整合,服务支撑机构也不完备,风险投资、产业对接等增值服务不足。
3.孵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科技孵化器未能全面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检验检测、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专业管理服务人才不足,孵化服务能力还不强。部分孵化器运营水平不高、盈利模式不清晰,孵化高质量企业还不多。
二、学习广州、东莞科技孵化器建设经验
如何建设更高层次更能跟上新时代创业孵化要求的孵化器,今年4月、5月分别组织科技部门、孵化器代表赴广州、东莞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孵化器建设情况及吸取经验。
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市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6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6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31家;有众创空间16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53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33家。全市孵化面积987万平方米;孵化企业和项目12000多家(个)。南沙区作为后起之秀,有8个创业孵化器,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1.坚持政策保障。2010年—2011年,出台了《广州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施办法》等3项政策,每年安排5000万元。2014年—2016年,出台和修订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项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孵化器建设进入爆发式增长。
2.坚持专业化发展。结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趋势,瞄准高端产业,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孵化,推动涵盖软件、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的30多家专业孵化器建设,累计毕业企业超3000家,培育出冠昊生物等一批上市高企,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层次。
3.坚持多元化发展。推动合资、共建、租赁、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和体制运营的孵化器并存格局。白云科技创意园等一批园区结合“三旧改造”等工作,利用旧厂房转型建设孵化器,带动区域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金发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围绕主营业务筹建专业孵化器,提供全产业链的孵化服务。
4.坚持资本化发展。积极探索孵化器与科技金融“联姻”,设立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联合孵化器、社会投资机构共同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和种子基金,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
三、我市科技孵化器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快组建孵化器创新联盟。
根据前期第一次联盟筹备会议,全市22 家孵化器、24家众创空间和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均响应组建和参与孵化器间的交流合作组织。6月底前,牵头完成孵化器创新联盟的组建。发挥孵化器创新联盟桥梁纽带作用,争取省级资源,整合全市双创资源,加强孵化器行业发展研究,搭建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行业自律,统筹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全市科技企业孵化运营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二)加大孵化器载体建设力度。
一是推动行业龙头科技型企业设立孵化器。以中集智库科技孵化器为引领示范,进一步引导无限极、大长江、海信等大型龙头企业打造与自身产业相关的孵化链条,通过开放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上下游配套等方式,为培育江门本土“独角兽企业”提供良好的整体的创业生态。二是推动高等院校设立孵化器。发挥五邑大学、江门职院等高科院校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优势,鼓励高校人员创业和成果转化,以内部孵化形成源头创新和源头转化。三是推动建立特色化、专业化孵化器。支持珠西创谷、启迪之星等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国际化孵化器建设,推广和引导孵化器建设单位通过三旧改造,使用旧厂房等发展模式建设孵化器。鼓励网商时代等孵化器发挥行业专业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服务来进行升级,集聚更多高成长性的在孵企业。
(三)修订和完善扶持政策。
借鉴广州经验,6月前完成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后补助管理试行办法》等孵化政策的修订,明确孵化器认定资质的考核机制,重点支持专业型、具备产业链条的孵化器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构建完整个孵化器建设扶持政策体系。同时,为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创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为江门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四)开展孵化器提质增效行动。
一是制定方案,在今年 6 月完成《江门市科技孵化器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分类指导各区(市)孵化器建设,三区要建设一批标杆性品牌孵化器,四市要推动孵化器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二是以评促建,依托全省备案制度及火炬统计,加强对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运营评价,科学诊断和分析发展水平,指导其提升自身建设。三是以升促建,遴选和推荐一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的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实现由注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转变。四是依托我市做得好的孵化器发挥排头兵力量,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孵化育成体系座谈,分享创新创业管理经验,相互促进我市整个孵化器行业的发展。
(五)引导创业与资本全面对接。
一是举办2018 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与孵化器建设工作的联动,挖掘优秀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其进行支持,加快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二是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孵化器建设,推进“孵化器+天使投资+创业企业”持股孵化模式;加大孵化器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三是鼓励银行业、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科技信贷、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
诚挚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专此答复。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6月13日
(联系人:施妙莲,联系电话:138026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