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4年江门市再就业工作考评情况的通报
江府办[2005]20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2004年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评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4]41号)精神,今年1月,市政府分别对各市、区2004年落实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评。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我市考评情况通报如下:
一、2004年全市再就业工作情况
2004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认真抓好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积极扩大就业门路,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民心工程实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大力开展扩大与促进就业的工作,使我市2004年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明确目标责任制,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为深入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办发[2004]6号)精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确保扩大与促进就业民心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各市、区政府根据《江门市2004年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将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街道、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落实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再就业专项资金,兑现扶持优惠政策。
2004年,全市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有10682人,其中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2766名。全市兑现再就业优惠政策资金2519.1万元,享受优惠人数26975人次。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培训补助353.2万元,享受人数7552人,免费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补助47.6万元,享受人数6115人,自谋职业扶持金补助352万元,享受人数1760人,社会保险补贴63.12万元,享受人数821人,岗位补贴33.2万元,享受人数332人,小额担保贷款已贷款218万元,享受人数109人;工商部门减免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工商注册登记费、管理费、集市贸易市场管理费等共373.3万元,享受人数2766人;其它部门的行事收费减免1.8万元,享受人数249人;地税部门减免下岗失业人员税务登记工本费从事个体经营8.7万元,税收470万元,享受人数4041人;国税部门减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税务登记工本费9.3万元,税收358.3万元,享受人数3230人。全市共为23家服务(商贸)型企业办理了《认定证明》,办理税收减免优惠230.48万元,其中,地税减免优惠45.48万元,国税减免优惠185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290.8万元。
(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其转移就业。
1、落实农村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按“六到位”要求,已全部落实建设镇劳动保障事务所87个,占应建机构的100%,并配置了电脑和触摸屏等办公设备,按照 “统一组织机构,统一工作模式,统一办事规程,统一服务对象”的要求逐步开展工作,成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基层服务窗口的亮点。
2、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调查建档工作。为摸清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分布、数量情况,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数据调查工作和劳动力资源台帐建设工作。去年间,台山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镇、各有关单位派出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开平市先后3次召开各基层劳动事务所负责人会议,并争取各镇、办事处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建立联络员制度,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登记工作;鹤山市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镇政府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工作;新会区充分利用该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上下贯通、覆盖城乡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各市、区已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台帐。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55.8万人,已转移就业34.7万人,需转移就业21.1万人。
3、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04年,我市各级政府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就业服务,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如:恩平市实施“送饭碗”到门口的阳光工程,组织122家企业到本市各镇举办巡回招聘会,切切实实为企业招工和农民工就业搭建平台。2004年,我市共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招聘会18场,进场应聘人数近6万人,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831人。
(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扩大与促进就业。
1、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平台建设,把平台建设作为贯彻中央两次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再就业服务,落实再就业政策的突破口。目前,全市按“六到位”要求,已全部落实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建设,建立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15个,镇劳动保障事务所72个,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136个,每年财政投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1099.6万元。为加强基础建设,全市共投入一次性开办经费581万元。
2、加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设。为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我市财政、人事部门在财政、编制紧张困难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了当地财政核拨供给。此外,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基础建设,2004年全市为劳动力市场建设共投入290.8万元,
(五)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一是广泛宣传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职业培训政策,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参加再就业培训的自觉性。二是结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失业待遇金活动,向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免费培训报名表。方便下岗失业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发挥就业训练中心再就业培训主阵地作用。各级就业训练中心根据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的愿望,调整了培训项目,使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我市就业训练中心还举办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创业培训班,共有481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培训后就业推荐服务工作,形成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并实行“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有效提高了培训再就业率。五是调动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去年,全市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共开设再就业培训项目41个,全年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9488人,完成全年再就业培训任务的101.94%,培训后实现就业的有5711人,培训再就业率为60.19%。我市对承担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任务的办学单位支付了再就业培训补贴353.2万元。
2、加强技工教育,抓好技工学校建设。去年,我市把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列为建设国家重点学校的重点单位,并制定了建设方案上报省厅。此外,全市各技校招生共5106名,全面完成了2004年全市技工学校招生任务,全市技校在校生达12061人,创历史新高。
(六)积极落实再就业资金。
去年,全市各级政府共设立再就业专项资金2826.55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449.49万元,社会保险补贴400.5万元,岗位补贴168.5万元,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416.4万元,劳动力市场建设252.26万元,自谋职业扶持金301万元,再就业基地建设资金29万元,社区平台经费809.4万元。再就业资金的落实到位,有力地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七)积极开展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1、为帮助“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结合我市再就业工作实际,印发了《江门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办法》,通过专人包干负责、建档跟踪、上门服务,对“零就业家庭”开展积极的援助服务工作。去年我市913户“零就业家庭”1740人中,实现再就业582户989人,“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率为63.7%。
2、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将“4050”人员安置工作任务分解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实行包干安置,加大了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力度,使“4050”人员安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4年,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1013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4人;全市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3833人,再就业率为54.73%。
二、主要存在问题
在再就业工作检查考评中,我市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尚未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未能达到省的要求。同时,部分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基础设施简陋,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受到一定约束。
(二)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虽已启动,但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的人数不多,仍需加大工作力度,简化担保申请手续,积极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大胆创业。
(三)部分市、区未足额落实各项再就业补贴资金,兑现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不多。
(四)新会区、台山市的技工学校建设资金不足,两地技工学校尚未适应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也未能适应强化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扩大与促进就业的需要。
三、2004年江门市再就业工作考评结果
经各市、区自查及市考评检查组评定,各市、区再就业工作的成绩如下:开平市97分、新会区97分、蓬江区96分、恩平市94分、江海区93分、鹤山市91分、台山市91分。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