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区划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岸新增长极、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全市陆地面积9535.19(注:数据来源于市委宣传部发布的《江门概貌》)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880.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0多万;1904年设立海关,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1925年、1951年曾两次设为省辖市,1983年设立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江门市设立蓬江、江海、新会3个区,下辖台山、开平、鹤山、恩平4个县级市,“五邑”是江门地区的俗称。
二、城市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舞蹈之城,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避寒宜居地。
三、五大优势
(一)区位空间优势
江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西岸城市中心,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南濒南海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区圈两大龙头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到深圳前海只有90公里、到珠海横琴只有70公里,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三角地带”。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乃至大西南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广珠城际把江门纳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已投入使用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成为省内第四大铁路客运枢纽,始发前往成都、昆明、济南方向的长途动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中江高速扩建完成,南新高速启动建设,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建成启用,江门到广深港澳实现一小时通达。
(二)侨乡人文优势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侨都”美誉,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胞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的所在地,还有白沙茅龙笔、荷塘纱龙、蔡李佛拳等大批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了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国叔”陈少白、“国宝”陈垣、“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媒体泰斗吴冷西、享誉中外的34位院士等名人名家,并孕育了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粤剧大师红线女,以及黎民伟、关文清、林楚楚、黄柳霜、司徒惠敏等众多影视大咖和刘德华、周润发、梁朝伟、甄子丹、黄百鸣等100多位影视明星。
(三)自然资源优势
一是自然环境优良。大陆海岸线长409公里,海岛352个(含赤鼻岛),数量居广东省第二位;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森林蓄积量2644.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31%。二是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著名作家巴金赞赏不已的小鸟天堂、闻名遐迩的岭南心学名山——圭峰山、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的上下川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古镇、岭南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古劳水乡等风景名胜,拥有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和1个5A级旅游景区、12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三是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江门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四)营商环境优势
江门参与制定“湾区标准”9项,全省率先上线“湾事通”江门专区,建成深江、中江融合互动专区,涵盖高频民生事项超300项。深化政务服务跨境通办,6个港澳专区累计办理事项超1万项。我市成为全国第四个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城市,江澳金融合作新增业务量2700亿元。市中心医院入选“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累计办理仲裁案件标的额95.3亿元,获国侨办、司法部充分肯定。
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出台“民营经济33条”“营商环境34条”,为各类经营主体减税降费及退税超69亿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群众事项办理时限总体压缩48%、跑动次数减少82%。建立优质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每月“市长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全市经营主体超79万户、增长5.5%,经营主体满意度全省前5。江海区入选国务院“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蓬江区政务服务“视频办”、新会区地理标志强县入选全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属国有企业净资产增长6.1%,营业收入增长41%,江门发展集团成为全市首个AAA国资平台,全市新增8家AA+评级国企。
(五)产业发展优势
2024年江门市新老并举打造15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1105.7亿元、增长7.3%,金属制品、家电、摩托车等3条传统优势产业链及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与海工装备、轨道交通等4条新兴产业链两位数增长。加快制造业技改数转,技改投资超400亿、全省第5,入选省“地方政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地市优秀案例。
2024年,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4210.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70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30.08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008.40亿元,同比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48亿元,同比增长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60亿元,同比增长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