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突发脑出血,无钱医治昏迷在家
廖洁梅日夜照料丈夫
![]() |
市爱心桥志愿者协会向廖洁梅赠送了一台冰箱,帮助她冷冻冰袋,为丈夫降温。 |
公婆早逝,丈夫昏迷,孩子幼小。因生活贫困,至今,连结婚酒席还没摆,她却不辞辛劳,日夜照料病床上毫无知觉的丈夫。
34岁,本来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候,然而,生活的重压却将这个本就瘦小的女人折磨得没了光彩,脸上早早爬满了皱纹。近日,记者在江海区礼乐街道一个1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见到了廖洁梅,她说,家里连粥都快喝不上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丈夫治疗5个多月
花光所有积蓄
廖洁梅是广西人,因家庭贫困,2013年,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到江门打工。夫妻俩虽然工资不高,但相比在老家时捉襟见肘的生活,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然而,平淡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突如其来的厄运就把这个家庭击垮了。去年8月,廖洁梅的丈夫突发脑出血,全身瘫痪,昏迷不醒,在医院治疗了5个多月,4万多元的医疗费将夫妻俩勤苦攒下的积蓄花了个精光。因为筹不到钱,山穷水尽的廖洁梅只能把丈夫接回家自己照顾。
廖洁梅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十多平米的老式出租屋中,狭窄的房间放了两张床,屋内隔开了一个小小的洗手间,房间门口摆放着简单的厨具。身处其中,转身都觉困难。廖洁梅的丈夫躺在靠里的一张狭窄的小床里,戴一顶帽子,整个身子深陷在一床破旧的被子里,骨瘦如柴,毫无知觉。小床下面一个塑料脸盆里,放着十多个白色塑料袋,里面是凉水,那是廖洁梅帮丈夫降温用的。
因为身体虚弱,丈夫经常发烧,廖洁梅只好用塑料袋装凉水帮丈夫降温,帮丈夫翻身擦洗时,经常会一不小心将袋子压破,打湿被子,“前段时间天气潮湿,被子湿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说起这些,廖洁梅红了眼圈。
靠做手工维持生计
廖洁梅还有两个儿子,一个7岁,一个8岁,每天除了照顾丈夫,还要接送两个孩子上学,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繁重的家务让廖洁梅疲惫不堪。
每天一大早,廖洁梅骑自行车送两个小孩上学后,就要开始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因丈夫不能进食,只能插胃管注食,一天三餐都得用豆浆机打米糊喂给他吃。廖洁梅每天给丈夫擦身子、按摩,有时丈夫口水咽不下去,她还要帮丈夫吸痰和口水。繁重的家务缠身,廖洁梅根本没办法出去工作赚钱,一家人经济来源完全断绝了。“我只能趁有空时找些手工来做,但做手工的收入别说用来治病了,连维持一日三餐都困难。”廖洁梅说。
“回去老家那边会不会好一点?”记者试探着问。“回去老家也麻烦,公公婆婆都不在了,而且我们那边上学要走好远的路,没有人接送孩子上学。”廖洁梅叹口气说。
人生大事梦难圆
上个星期,市爱心桥志愿者协会捐赠了2000元,其中1300元买了一台冰箱给廖洁梅,用于冷冻冰袋给丈夫降温,并将剩余的700元交给了她,接过700元,她忍不住掉了眼泪,“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瞒你们说,我们真是连粥都快喝不上了。”她哽咽着说,因为户口不在本地,她也无法申请低保和救助。
“他现在这样,医生说很难治得好,我们也没钱治,但是我又不忍心不管他。”廖洁梅说,“当年结婚,因为家里困难,连酒都没摆,我们本来商量好,等小孩大一点,赚一点钱,就回去摆酒,没想到他却倒下了,人生这件大事,愿望都实现不了……”廖洁梅哽咽着说不下去。
“我现在也不求别的,只希望把他照顾好,把两个孩子照顾好。”廖洁梅说,现在是她最困难的时候,整天担心万一真的吃不上饭怎么办,希望能有热心人伸出援手,帮帮他们,给她点支撑下去的力量。
爱心档案
0876号
●人物:廖洁梅 34岁 租住在江海区礼乐街道
●困境:去年8月,丈夫突发脑出血住院,昏迷不醒。在医院治疗了5个多月,花光了积蓄,走投无路的廖洁梅只好把丈夫接回家自己照顾。因照顾丈夫,廖洁梅无法出去工作,仅靠做手工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愿望:希望能有热心人帮忙,助一家人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