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最长久:
叶蓬期待十年的 电脑终于有了
拥有一台电脑,对于寻常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肢体二级残废的叶蓬来说,却是2016年里最大的愿望,所幸,1月29日他的梦想经新春圆梦栏目报道后,一朝得圆。
2月1日,蓬江区残联一行四人来到叶蓬家,为其送上电脑并装好,开机、聊QQ、看网页,叶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还不时鼓掌。这一刻,他等太久了。
“这算是圆了我十年的梦想”,叶蓬一边开心地敲着键盘,一边告诉记者,十年前,他希望社会向其捐赠一台电脑,但现实比较“骨感”,他的想法屡屡破灭。当本报推出2016年新春圆梦活动后,他再次燃起了希望,没想到,“幸运之神”这一次真的眷顾了他。
一台电脑,带给叶蓬的不仅是感激,还有自信,在爱心人士一行即将离开他家的时候,叶蓬充满信心地说,他会用电脑学知识,学创作,争取更好地为街坊服务,还希望学会上网开店,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努力增加收入。
最有爱:
残疾女为父母做饭
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站立,日常生活需要年迈的父母照顾,这让45岁的李丽兴十分愧疚。李丽兴家住蓬江区群兴社区龙马里,父亲8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且双目失明,母亲70多岁,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看着老母亲每天辛苦操劳,李丽兴于心不忍。希望能有一个电磁炉,为父母做饭,是她新年最大的愿望。
李丽兴的困境和孝心感动了不少人,热心市民傅女士看到她的遭遇和愿望后,马上捐出200元,帮李丽兴买了一台电磁炉,并送上了配套的不锈钢锅。
当看到崭新的电磁炉时,李丽兴非常兴奋。因为家境贫困,之前李丽兴的母亲一直烧柴做饭,最近烧柴的锅坏了,一家人正在发愁。李丽兴说这个电磁炉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第一次接触电磁炉的她,一一记下每个按键的用途,终于在新年尚未结束时,给父母做了第一顿饭。
最温馨:
一家三口看电影
几张电影票,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生活拮据的来自广西的张珂诚一家来说,却一直舍不得掏钱来买。8岁的张珂诚心中一直有个小小心愿,就是能和父母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新年前夕,他的小心愿终于实现了!
他的心愿见报后,东湖影剧院负责人马上跟记者联系,表示愿意帮他实现新年愿望。“他知道自己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在家里都兴奋疯了,一路上也是又蹦又跳。”张珂诚的妈妈说。
1月23日下午,张珂诚牵着父母的手,一路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电影院,一家三口满是笑容,温馨的画面让人难忘。这是张珂诚的父母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也是来江门后,一家三口第一次出来休闲。正像热心市民叶先生所说,“孩子的心愿虽小,但是以后怎样,相信这次经历他会挤在心里,并在心中埋下向善的种子。”
最温暖:环卫工人有了歇脚的地方
每到春节等节假日,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要比往常大许多,且环境和条件十分艰苦,工作时常常要冒着风雨还得忍受冷眼,休息时只能在路边坐一坐。因此,环卫工人邓秀兰的新春愿望是希望工作时能有个可以喝热水和歇脚的地方。江门肯德基得知此事后,立即联系了本报,表示愿为环卫工人提供这些服务。
2月5日,肯德基益华餐厅联合本报邀请了部分环卫工人到店内休息,并来到附近街道,把一份份新鲜出炉的爱心早餐送到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手上。
“天气冷了,工作时很辛苦,想休息就只能在路边坐一坐,很感谢肯德基给我们提供热水和休息的地方。”环卫工人李女士接过早餐后连声道谢。
另外在报社的沟通协调下,肯德基方面表示,即日起江门市区的肯德基餐厅都将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饮用热水和休息区。这些善举令环卫工人们倍感温暖。
最励志:
30名足球小将圆了梦
对文昌中英文学校热爱足球的李乐、张振杰、卢荣恒、代友林等30名“足球小将”来说,这个寒假最让人高兴的事就是每人得到了一个足球!
这几个小伙伴都是文昌中英文学校的学生,平日放学经常一起踢球。新年前夕,几个小伙伴提出,希望能每人有一个足球,这样即使放假在家,也可以随时踢球了。这个愿望经本报报道后,广东珠超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获悉了此事,立即表示愿意帮几个小朋友圆梦,当得知该校有不少小朋友喜欢踢足球,想要足球的心愿后,黄达昌决定捐出30个足球,让每个喜欢足球的孩子都实现心愿,并鼓励他们好好踢球。
当珠超俱乐部派人将刚充满气的30个崭新的足球送到学校时,早就等在这里的李乐等几个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迎了上来,看到30个崭新的足球摆在眼前,几个小伙伴忍不住欢呼。卢荣恒还充满豪情地宣称,今后一定好好踢球,争取加入中国队!
最贴心:给外公外婆送新衣
自己没新衣服穿,心里却惦记着在广西老家的外公外婆,希望能在新年给两位老人买套新衣服,让他们开心,9岁女孩明玉梅的小心愿不仅让外公外婆感到很贴心,也让不少市民心里暖暖的,表示愿意帮她实现心愿。
明玉梅来自广西,几年前和弟弟跟着父母来江门谋生,姐姐则在老家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她说,外公外婆在老家照顾姐姐很辛苦,父母经济拮据,所以自己希望能在过年的时候给外公外婆买套新衣服,并悄悄地打听了外公外婆的穿衣尺寸。
在我市某医院工作的热心人林女士第一时间联系本报,并很快送来了两套新衣。当记者将新衣转交到明玉梅的手中时,小女孩摸着厚实的棉衣连声道谢,“衣服这么厚实,外公外婆穿上肯定很暖和。”
值得一提的是,林女士是本报“新春圆梦”栏目的忠实读者,连续多年捐赠电脑、自行车等物品帮有困难的人实现心愿,她说,“新春圆梦”能给人带来温暖,当然要支持。这,也让大家觉得暖暖的。
最执着:接力捐款帮区仲桂买电动轮椅
今年1月21日,本报《红树林》专刊刊登了低保残障人士区仲桂阿姨的心愿,家境很差、全腿被截肢的她渴望能有一辆电动轮椅,可以出外走走,新会区的一个公务员余振亮看到报道后当即捐出了1000元,可这依然不够,本报新春圆梦栏目接着做了追踪报道,余振亮马上又捐了1500元。此后几天,余振亮多次来电询问轮椅有没落实,显得有些着急,“如果老人家春节前用不上轮椅,我这个春节可能就过得有些遗憾。”
电动轮椅大概需要3000元,面对靠工资生活但又格外热情的余振亮,记者于心不忍,只好含糊着,“差不多够了。”与此同时,记者又再次做了追踪报道。
这个报道被余振亮的4位同事看到了,他们决定用实际行动支持余振亮,不仅捐出了500元,还和社工一道将电动轮椅送到了区仲桂手中。
“她能过个好年,我也就开心了。”之后,余振亮非常开心地再次致电记者,“我也可以过个好年了。”
记者手记
充满周折的
4张动物园门票
今年“新春圆梦”如往年一样进行得热烈又温暖,在我们的报道中,有老人,有学生,有残疾人,其中较多的当属外来务工家庭这个群体。与普通家庭相比,外来工家庭明显更困难,他们的心愿很小很简单:他们有的仅仅希望能有一辆自行车;有的希望有一本书、一个足球;有的则懂事地想帮家里老人买件新衣。即使吃饭都快成了问题的家庭,也只是希望能有一个冰箱来冻冰袋帮丈夫降温。
这些心愿,因为热心人士的帮助,都顺利得以实现,那些场景和笑脸,都让人难忘。然而,在帮他们牵线搭桥,实现心愿的过程中,有件事却让记者难以释怀。
这件事,有关4张动物园的门票。
8岁的钟伟柱和哥哥非常想去动物园看看,这个小心愿经报道后,有旅行社赞助了4张动物园门票,然而,由于周末无休,父母担心请假会丢了刚找到的工作,便婉转谢绝了,两兄弟也懂事地表示,愿意将机会让给其他人。然而,虽然后来的几位小朋友听到消息都很欣喜,但都因为父母周末无休或舍不得路费而最终放弃。后来,终于有两个单亲家庭的父母,不忍让孩子失望,考虑再三,决定带孩子前往。
也许,对他们来说,让孩子增长见识,实现心愿,只是形而上的东西,远不如一份工作和百余元的路费更重要。
也许,这些外来务工家庭的困难并不仅仅是需要几张门票。他们需要的,还有更多。(娄丹)
本版文/图
娄丹 周春锋
陈丝柳 梁佳欣 何晓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