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在仔细检查证件。
没有血染衣襟的英雄义举,也没有缉私禁毒的叱咤风云;没有惊俗骇世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特警部队的飒爽英姿。作为一名“国门卫士”,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展现了新一代边防女警官的良好形象,她就是江门边检站执勤业务一科副科长——杨雷。
“幸福来源于踏实的工作。”杨雷笑着时脸上有一道好看的弧线。
她是边检业务的佼佼者
姜并非总是老的辣。这句话对入警仅6年的杨雷来说,就适用。她深知“小小验讫章、责任千斤重”,从穿上军装那刻起,她就暗下决心,立志做业务能手。6年来,她勤学苦练,不耻下问,迅速成长为边检业务的佼佼者。提起她,官兵们就一句话——业务能力NO1,我们服!
问杨雷学习业务的成功秘诀,她总是微微一笑:“业精于勤”。杨雷大学主修管理专业,边防检查对于她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入警6年来,她结合实际,详细制订了计划,挑灯夜战,翻阅历年的边防检查业务文件,熟读边防检查相关文件规定。不仅如此,她还善于结合实操,注重思考总结,整理提炼了《最新免签落地签国家口诀》《重点人员特征记忆要点》《人证对照两步走》《边检英语常用句》《边检粤语常用对话》《前台“应急”术语》等学习资料,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提高了学习质量,这也为科里其他同事学习业务提供了强大助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据介绍,在近两年的业务考核中,杨雷每项都满分,今年先后代表江门边检站、广东边防总队参加全省、全国边检业务网上竞赛,所有竞赛科目全部满分,为部队赢得了荣誉。
她是最贴心的服务“名片”
“让每一名旅客舒心是我追求的境界。”这是杨雷挂在嘴上、体现在行动上的承诺。入警6年来,她共验放十五万余旅客,未发生任何执勤差错和投诉,旅客满意率100%。
从江门口岸出入的旅客以港澳籍老人、小孩和商务人员居多,学会粤语、懂得江门本地话对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为此,她经常向当地人求教,自主编写口岸粤语、英语等学习小手册,如今的杨雷已经成为一名既会讲流利的普通话、英语,也能说粤语,还可以用法语进行日常交流的“多语通”。
2017年春节的一个早上,由于语言沟通不畅,82岁高龄余美心婆婆和儿子陈康对边检法律法规不太理解,情急之下,余婆婆险些心脏病发作。见状后,杨雷主动上前,熟练运用粤语向余婆婆解释,耐心沟通和安抚,得到了两位旅客的信任和理解。不仅如此,她还认为“贴心服务须从小事做起”,积极倡导“小提示、大服务”的理念,坚持对过生日的旅客送上一句祝福,对证件需及时延期的旅客给予提醒,对旅客遇到的疑难问题细心解答。她的一句句甜美言语、一次次灿烂笑容已经成为了侨乡国门的服务“名片”。
她是最锐利的管控“尖刀”
杨雷总说,不让一名不法人员从口岸潜入潜出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执勤中应像猎人一样保持敏锐嗅觉,细致认真。她查获了多名边控对象和偷渡人员,成为一把锐不可当的管控“尖刀”。
为了提高查缉能力,她勤于钻研,认真学习非法出入境典型案例,深入研究提高信息采集正确率的注意事项,仔细琢磨偷渡人员的偷渡方法、技巧;探索总结出的“突出细节、辅以询问、疑点排查”工作方法既快捷,又实用。
在一次执勤中她发现旅客林某所持用的证件与其本人略有差别,询问时林某突然将左边的领角拉扯了一下,遮住脖子。杨雷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抓住细节,仔细对比排查,发现林某是涉嫌冒用他人证件的非法偷渡人员。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通讯员 张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