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精准帮扶计划
让好人过得好一点
2019年12月26日,66岁的“中国好人”谭杰华正在家中高兴地与利民社工陈丽雯聊天:“前不久才和你们聊完微信,你们就过来探望我了,还带着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谭杰华对此表示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做了一些平平常常、力所能及的事情,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给了我这么大的关怀,我激动的心真是千言万语难以表达。”
谭杰华的话,说出了受助道德模范的共同心声。
江门市是一座爱心城市,每一年都会涌现出一批或感人肺腑或振奋人心的“江门好人”。然而,承载这颗真诚爱心的人,也许生活过得并不富裕,有些甚至是靠着低保生活,但面对别人求助之手时,他们却不因自身的困境而无视。
为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民政局组织实施2019年江门市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精准帮扶计划项目。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张华炽
从根本上改善生活水平
2019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民政局组织实施2019年江门市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精准帮扶计划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以个案跟进的方式开展,根据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实际需求,定制提供扶贫解困、慰问探访、助学活动、再就业培训、医疗康复、法律援助等一系列帮扶服务。依托前期摸底和核查,确定了19名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2019年度帮扶对象,项目总预算为30万元,着力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水平。
这不是我市第一次为困难道德模范提供帮扶服务。
据了解,为了帮扶关爱我市困难道德模范,早在2015年,市文明办就向市慈善会申请设立了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帮扶项目,在每年慈善公益活动中向社会定向筹款,主要用于帮扶市级或以上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为充分发挥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帮扶项目资金作用,确保帮扶工作更加精准、更有实效,切实解决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际生活困难,2018年我市还出台了《江门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实施意见(暂行)》,增加了社会服务项目等一系列礼遇帮扶措施,逐步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良好社会风尚。
做好困难道德模范的定制化援助
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接受委托后,通过对接各市区文明办、民政、残联等部门,充分挖掘辖区内有需求的困难道德模范信息。通过人员信息甄别、结对上门走访、实地了解情况、精准定位需求,并充分以帮扶对象需求为导向,定制个性化服务计划与策略,建立“一人一档案”,为全市19名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现服务介入精准化。
按照个案服务介入计划,利民社工围绕助学帮扶、扶贫解困(生活援助)、康复医疗、就业培训、微心愿服务5大服务板块,以“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形式,对全市19名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开展恒常化定向跟进服务。形成“每周一电访、每月一走访、每季一回访”的常态化服务跟进机制,并实时向各市(区)文明办反馈帮扶对象的情况与信息,及时调整服务介入计划。
和以往不同的是,帮扶计划首次探索以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方式,运用社工专业个案服务管理方法,从帮扶对象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多维度、全方位分析帮扶对象的问题并制定行动计划,以挖掘优势、发挥潜能、撬动资源、整合服务的介入手法为帮扶对象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实现帮扶对象个人增能、朋辈支持、家庭建构、社会互助的服务成效。
社工也利用自身优势,链接撬动各类社会资源,如: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江门市就业服务中心、江门市义工联等机构协同开展专业介入服务,在助学帮扶、再就业培训、医疗康复转介、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及社会融合等方面协助其改善生活困境或实现梦想,从根本上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和发展其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提升其荣誉感和认同感。
帮扶档案
康复医疗 不让病痛压垮一家人
冯伟贤是先天性聋哑人,只读了2年书就辍学回家务农,后来进企业学习烧焊技术。
从1999年开始,冯伟贤在鹤山龙口镇霄南村,开办了一家“伟贤五金店”,通过焊接、修理摩托车、手扶拖拉机,维修门窗家具等技术活,养家糊口。冯伟贤用自身经历,向众人展现了自强不息的正能量。2017年他获评诚实守信类十佳道德模范。
去年六七月份社工了解到,冯伟贤的女儿因病住院,而且他的生意并不是那么景气。对此,社工为他们建立了康复医疗服务,并提供部分经济补贴。“他说感谢政府,感谢热心人士的帮助,现在生活变好了许多,也不担心女儿的病情了,真心感谢大家。”冯伟贤的弟媳翻译他的手语说道。
生活援助 让生活不只是生存
“中国好人”谭杰华是生活援助对象之一。谭杰华患有先天性双腿肌肉萎缩,不能正常步行,但他身残志不残,初中毕业后先后进过工厂做零工、开过电器维修店、电话亭等,自力更生。
多年来,邻居办低保证、计生证,房屋续租、申请房租减免、水电费减免等事项,都是谭杰华在义务为大家跑腿。他主动照顾独居老人王婆婆15个年头;收养智力残疾、生活困难的孩子;每天负责残疾人邓达强的日常起居……
如今,谭杰华已经退休,儿子目前没有工作,一家人都需要定期服药。对此,社工为他们建立了生活援助服务,除了定时上门探访外,还互相成为了微信好友,经常聊微信,了解近况。“如今,我们在社工的帮助下,早就摆脱困难了。”谭杰华说。
助学帮扶 温暖一颗好学的心
“好人壮叔”是新会区古井镇麻冲村民对叶群壮的一贯称呼,无论是村里的小孩还是辈分比他高的老人家,都这样称呼他。在村里,乐于助人的壮叔有口皆碑。
2012年1月25日晚,为抢救落水的14岁女学生叶某,叶群壮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会区委、区政府追授叶群壮同志“新会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2013年叶群壮被评为“中国好人”。
叶群壮生前是一名电焊工人,因家境贫穷,40多岁仍没建起房子,与妻子和儿子寄住在哥哥家里。叶群壮去世后,留下妻子冯少霞与年幼儿子叶耀坤。冯少霞平日在家附近的工厂打临散工,最担心的是儿子的学习问题。
根据冯少霞的需要,社工为她的孩子建立了助学帮扶服务,除了平时有社工上门辅导功课,陪孩子学习外,还给他们送去教具用品,让孩子跟上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