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在省委第二督导组严督实导下,坚持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学细悟强根基
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学习教育,基础在学。江门市坚持把学习研讨作为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领导示范,以上率下。市委书记陈岸明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对全市学习教育作出具体部署。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部署推进市政府系统学习教育。其他市领导加强对分管部门分管领域学习教育工作的指导。全市干部大会专题传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市委领导班子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率先垂范,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精心讲授“七一”专题党课。
全员覆盖,深化轮训。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四必谈”“三会一课”,市、县两级党校主体班次培训设置学习教育专题课程74次,依托“十万党员进党校”实现轮训全覆盖,确保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能力素质大提升。
紧盯关键,精准滴灌。江门市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学,举办江门干部大讲堂暨年轻干部及新提拔干部学习教育集体谈话会,覆盖市县镇三级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选调生代表等3300余人;召开江门市年轻公务员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暨廉政谈话座谈会,面对面了解年轻干部学习教育情况;举办全市村(社区)书记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作开班动员,讲授周总理优良作风专题党课,覆盖基层党员干部1500多人。
创新载体,以讲促学。江门市丰富宣教载体,组建市、县两级宣讲团,深化“侨都先锋说”“碉楼下的党课”等宣讲品牌,聚焦“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主题制作专题教育片。线上,“侨都先锋说”系列微党课依托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线下,“碉楼下的党课”等特色宣讲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营造立体宣教的浓厚氛围,让学习教育接地气、有温度。
对标对表找症结
问题清单动态完善
问题查摆的精准度,直接关乎整改成效。江门市积极对标对表,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根源,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
一方面,全覆盖开展调研指导。组建4个调研小组,于4月对各县(市、区)、各市直单位开展全覆盖调研指导,及时召开市县两级培训会,印发《学习教育应知应会知识》,指导各级各部门严格对照2个问题清单、28个具体问题等进行深入查摆,确保问题查摆全、深、准、实。
另一方面,全方位深入查摆问题。市委书记陈岸明带头查摆问题并动态更新,其他市领导结合分管领域、聚焦重点工作带头深入开展问题查摆,市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领导班子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不断动态完善。
问题清单质量是整改的基础,严把审核关至关重要。市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问题清单、整治台账情况进行审核,各级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班子成员、分管部门的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加强审核把关,及时通过“点对点”纠偏、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改正。
查摆问题与警示教育同向发力,方能筑牢思想防线。江门市多渠道抓好警示教育,及时学习中央先后通报的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改版升级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举办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并邀请部分年轻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列席会议。同时,编印正反面典型案例,各级党委(党组)召开警示教育会4145场,持续强化警示教育震慑力。
聚焦整治求实效
重点问题真改实改
学习教育成效如何,关键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江门市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坚持“管当前”和“管长远”相结合,以严实举措精准整改,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清单,江门市迅速行动、挂图作战。市委学习教育专班先后两次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召开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中整治方案,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并建立台账动态更新、一抓到底,确保一件一件查改到位,高效推动问题立行立改、即知即改。
在狠抓具体问题整改的同时,江门市更注重运用改革思维,深挖根源、堵塞漏洞,力求长效。部署开展“廉润五邑·亲清护企”专项行动,制定26项具体措施,对5起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在“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创新设立合规指导组,对项目建设、招投标等加强合规指导监督。加快组建江门市公共资源交易集团,着力破解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资源分散、增值低效、交易成本高、交易规范难等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聚焦文件、会议、迎检、考核等领域持续发力。
此外,江门市坚持效果导向,着力构建平台、完善机制,巩固拓展整治成果。高效运行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117机制”(“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今年以来依法受理用地、用工、融资等诉求861宗,诉求办结率96.1%、满意度99.2%。聚焦财政资金规范管理,成功组建市会计核算中心,督促全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明德学校建设,让曾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成长成才。
开门纳谏重实效
学习成果可感可及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江门市坚持开门搞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摸清群众“急难愁盼”,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让群众可感可及。
广开言路,倾听民声民意是第一步。江门市县两级分别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新兴领域党员群众座谈会,向党员群众通报学习教育进展成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同时,梳理一批民生热线、“12345”等反馈问题,安排专人跟进办理,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听民意更要解民忧。在广泛收集意见的基础上,江门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治。市委书记陈岸明带头常态化践行“四下基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群众期盼处,即是行动发力点。蓬江区环市街道天福路长者饭堂内,73岁的郑伯“刷脸”即可享用实惠可口的午餐。“方便、实惠!10元吃得又好又饱。”郑伯满意的笑容,正是服务网络有效解决困难、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的生动写照,稳稳托起了“夕阳红”的幸福。这仅仅是江门市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的一个缩影。
隐患纠治保安全——纠治渡运领域安全隐患及腐败问题,成效显著,获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校园餐食提质效——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出台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特别监督员”等工作制度和指引60多项,提升师生和家长对“校园餐”满意度;
长者服务全覆盖——持续提升长者饭堂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253处,服务网络延伸覆盖至所有镇(街),有效解决了生活困难、行动不便及失独老人等群体的“吃饭难”问题;
防御台风显担当——面对今年6号台风“韦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检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
学习教育成效最终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一系列群众可感可及的变化,正是江门市以优良作风践行初心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