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道路通行环境越来越好
闯红灯违法行为同比下降46%
9月20日上午,一辆小车缓缓地停在停止线内,礼让行人先通行。
城轨江门东站道路B线上,数百米长的路面没有一辆小车违规停放。
人车出行有序,是道路交通环境畅通安全的标志,更是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的直观体现。为提高市民交通法制意识,规范各类交通行为,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其中,各级交警部门从停车秩序管理、重点区域及重点路面违法管控、交通设施完善、主题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开展系列行动,有效减少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净化了全市道路交通环境。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9月15日期间,电子警察拍下的闯红灯违法行为30215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全市道路通行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千帆
实习生 刘华兴
通讯员 黄劲辉 张胜军
措施一
大力整治车辆违法停放
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交通秩序,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乱象。对此,江门交警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整治车辆违法停放问题。
以蓬江、江海、新会三区情况为例,首先,三区交警大队根据支队的工作方案,细化责任路段,制定责任清单,落实专人专责跟进管理;其次,通过“5+2”“白+黑”整治模式,重点整治主干道的停车秩序,尤其在重点时段,安排警力现场驻点管控,将整治触角延伸到辖区内街后巷;再次,采取惩处和宣教结合的手段,向驾驶人宣传创文为民理念,继续加大对违停车辆执法力度;最后,是“深度挖潜”,深度挖掘停车泊位资源,规范公共停车位设置。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蓬江、江海两区道路共增设450个汽车停车位及320个摩托车停车位;新会区共增设小汽车停车位220多个,翻新小汽车停车位250多个,新设和翻新摩托车停车位3400多个。
此外,对于分布在社区内的“僵尸车”,三区交警大队根据群众投诉,做到发现一辆,处理一辆,对违反法律乱停放的,依法查处,对强制报废状态车辆上路行驶的,予以收缴并强制报废。据统计,三区交警大队共清理“僵尸车”3752辆,协助拖离“僵尸车”强制报废354辆。
措施二
狠抓重点区域交通秩序
市场周边、车站、城轨站等场所不仅人流密集,也与市民日常生活出行息息相关,对此,我市交警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秩序整治工作。
对于市场周边,辖区交警部门加大管控力度,定期组织专门警力深入市场,针对静态停车秩序、市场周边交通秩序、路口交通组织等问题,精准发力,综合使用监控抓拍、联合执法、清障拖移等手段,集中组织力量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对于临街商铺,各地交警部门对辖区占道经营现象高发等路段周边沿线商户进行走访宣传,教育商户履行门前三包职责,规范停车秩序,杜绝车辆停放阻碍盲道等不文明行为;对于车站、城轨站等重点区域周边的行人乱穿马路、车辆涉牌涉证违法多发、车辆停放秩序混乱、摩托车非法营运等问题,辖区交警部门轮番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于主干道,则注意提升高峰时段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安排人员在场指挥、疏导交通。
此外,江门交警还常态化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及整治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过斑马线、乱闯红灯行为专项行动,并组织开展网络视频直播,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常态化教育和整治。据统计,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以来,三区共查扣违法车辆11259辆,查处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273宗,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2191宗,口头教育司乘人员1.8万余人。
措施三
发挥“巡城马”作用
加强交通设施管养
江门交警充分发挥“巡城马”工作机制作用,在日常巡逻工作中注重对交通设施的检查,加强与设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一旦发现问题,通过交警支队“巡城马”微信群及时把问题通过图片上报,由设施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尽快修复和完善。
江门交警还全面摸排辖区内各类交通设施。自5月份以来,三区交警部门针对城区标志、标线、标牌开展大规模清查整改行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以来,三区累计安装、维修标志牌775套,施划、翻新标线48340平方米,设置消防通道8处,维修信号灯127处,安装、维修护栏2587米,清洗护栏6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