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技师学院学生到企业支援复工复产。
“人才管家”向企业人才赠送口罩等防疫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人才工作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全面动员、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全力支持和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负责做好防控一线人才专家组织关怀和相关人才资源的统筹和引导工作;切实做好人才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才专家优势,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
A 冲锋在前
人才专家投身抗疫一线
医疗卫生人才是抗“疫”战场上的“主力军”。
市中心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发出倡议书,号召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广大员工支援武汉,积极参加院内疫情防控救治工作。24小时不到,收到全院20个党支部、党总支部共768名党员,18个团支部共635名团员写下报名参加应急先锋队的申请。台山市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24小时值守,积极开展科普宣教,加强防护物资储备等工作,以最有力的防控举措保障院区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安全。开平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方子文博士始终奋战在防控救治第一线,做好对发热人员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处置工作;新会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钟景良义无反顾出征湖北奔赴疫区,参与方舱医院患者救治;蓬江区紧急调派医护专业人才全面进驻各个高速路口、汽车客运站等有关交通站场,实行24小时值守,严防疫情“输入”……
除了医疗卫生领域,教育、文艺、产业等各个领域的人才专家也在疫情防控中尽所能发着光、发着热。
我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引进对象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如:周纲博士,始终奔跑在做好企业疫情防控,参与交通路口的测温登记等值勤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李鹏飞博士,身在市中心医院团委工作时始终坚守一线,做好守护生命健康的“逆行者”。
台山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雷秀娥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直播授课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利用家校群推送战“疫”英雄事迹、防疫小常识等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省第四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巨山创作《众志成城抗疫情》等多首开平民歌,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鼓舞全民抗疫士气,凝聚党群干群合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艺力量。
恩平市沙湖镇最美“新农人”谢国良带领他的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组织优质水稻种子9吨,免费发放给当地种植户种植,并承诺以高出市场价10元每50公斤的价格回收稻谷,为种植户春耕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和市委组织部的牵头指导。
早在疫情发生之初,市人才工作局就以市人才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才专家疫情防控服务的紧急通知》,围绕人才政治引领、组织关怀、典型宣传、科研攻关、情况互通等方面对各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提出具体要求。以发出中英文双语“温馨提示”“倡议书”等多种形式,提醒我市广大人才专家做好个人及亲属的防疫防控。市人才工作局还开通了专人值守的抗击疫情人才服务热线收集人才需求,依托“人才管家”开展人才专家一对一服务,市(区)、县两级人才工作职能部门向全市急需防疫物资的人才专家赠送口罩、消毒液等累计5805余件。
同时,密切联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发挥人才专家的专业技术及渠道优势支援抗疫。发动我市相关高层次人才通过广东人才网“战疫人才策”栏目,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拔尖科技创业人才王贤文、周中涛迅速利用企业资源增投口罩生产线,致力缓解口罩紧缺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捐赠一批口罩给市红十字会,推动全社会共克时艰。发动各支人才队伍踊跃捐款捐物,江海区人才发展促进会发起“抗击肺炎疫情爱心捐款”活动,积极筹措防疫捐款及物资。开平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群体积极发动所在企业捐资赠物,价值合计超过100万元。
B “硬核”举措
集合人才力量助力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市各地纷纷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各市(区)人才部门也加班加点推出多项各具特色的“硬核”人才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鹤山市明确了对优秀人才、推荐人或企业、高等院校等主体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引进人才的补助和奖励标准,如对于首次在鹤山市企业就业,符合相应条件的人才,并与鹤山市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政府给予一次性安家费5万元;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补助,自参加社保当月起执行至2020年12月31日。
蓬江区针对辖区制造业用人短缺与餐饮业“闲得慌”这一问题,率先探索“共享员工”模式,鼓励企业跨行业抱团战“疫”保生产,让“闲着”的员工灵活就业。如逸豪酒店、金凯悦国宴饭店等知名餐饮企业共安排了200余名餐饮员工到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上班。
江海区为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稳定,调整招聘服务形式,将原计划现场招聘的近300家企业1500多个具体招聘职位上线到网络招聘平台,打造“南粤春暖”网络专场招聘会。制定具体清晰的服务指引和操作指南,引导企业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与求职者进行双向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招聘”模式,实现招聘高效智能化,保证就业服务“不打烊”,为推进人才企业复工复产筑起坚实后盾。
我市还召集了包括江门市技师学院、新会技师学院等在内的数百名技能人才支援企业,迅速投入医疗、企业、民生等各行各业的战“疫”行动。
2月24日,市人才工作局和市人社局重磅推出“人才举荐”政策,最高可获30万元奖补。该政策明确加大力度引进各类产业人才,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荐人才,明确对社会力量举荐人才给予适当补贴;对聘请的“江门引才伯乐”到江门市开展人才工作给予交通食宿补贴;建立人才供给基地,并对基地举荐人才突出贡献者给予年度绩效补贴。
人才是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的“催化剂”。
近期,市人才工作局到市直及三区四市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春暖人才”服务暨疫情防控期间关爱人才行动。通过在特殊期间对江门市重点建设的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人才重点载体平台、重点项目及重点园区进行走访、慰问、调研,协助解决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难题,向人才专家及人才企业切实传达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平稳有序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市人才工作局还主动联系服务第三批96名“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引进对象,做好关怀问候和线上答疑,为其中近期能到岗的15名引进对象落实服务保障。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仔细跟踪和及时摸清、掌握在站博士、博士后人员的流向、接触疫情情况、归期等,主动跟踪其生活情况和需要协助解决困难等问题。
文/图 傅雅蓉 江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