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文/记者 刘雅琴 图/高新区、江海区提供
近几年,高新区、江海区着力实施园林进村(居),推动两区立体绿化大建设。两区市民发现,家门口的公园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靓: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添了不少健身器材,甚至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更多市民走出家门走进公园跳起舞、唱起歌、扭起身体,享受“绿色行动”带来的福利。
A
村级公园处处“开花”
2010年,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村先后投资100万元兴建新民体育公园,以后的每一年,村委会都会拿出专项资金对公园进行完善。从整个高新区、江海区的范围来看,新民体育公园可算得上是一个“明星”,吸引了不少周边的村民前来锻炼。
家住江海区文昌花园的刘显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干完活,她最喜欢来新民体育公园锻炼。“现在的老人更幸福了!”刘显珍感叹到。她说,这种幸福感来源于更好的物质生活,更来源于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早上、晚上,在体育公园走一下路,活动一下筋骨,很舒服。”
新民体育公园占地面积33亩,目前园内建设有3个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1个舞台、1个儿童沙池和一条600米的跑道,还配备有各种健身器材和休息石凳。“每天大约有2000人次来这里锻炼,还有几组村里的舞蹈队,也都来这里排练。”新民村村干部梁锦豪说。
今年,新民体育公园有了新的发展计划。公园将新增一个轮滑场和景观亭,同时被划分为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球类活动区、健身区和中心广场,每一个区域都在设施级别和景观绿化上有所提升。
同样位于礼乐街道的英南村,村里的文化广场由过去村里的晒谷场改造而成,设有一个篮球场、一个小型足球场、一个舞台、3个凉亭,还有一些石凳。“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想建一个文化广场,但没有资金。后来村里的经济好了,借着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机会,加上政府的补贴,就建成了这个文化广场。”英南村村委会主任胡日强说。喜爱跳舞的村民凌秀娟告诉记者,许多隔壁村的老乡都来广场锻炼。
B
街道、厂企、市民齐出力
社区公园建设资金不足,是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实施“绿色行动”面临的难题。为保证建设资金,两区党委政府广泛宣传,使绿化行动深入人心,同时邀请社会各界加入到社区公园的扩容提质中。辖区内房地产开发商和村(居)委会,都积极开展广种绿化、见缝插绿工作。在2013年,区内的房地产开发商、村(居)委就投入资金约9700万元,绿化面积约18.8万平方米。
区内5个街道也纷纷行动起来。外海街道把体育公园作为重要的绿化载体工程,新增一批设施,目前已成为广大居民一个重要休闲场地;礼乐街道投入215万元,用于完善礼乐文昌公园、以及街道内企业的绿化工程;江南街道将重点放在休闲公园上,投入约30万元,丰富江南公园的景观内容;滘头街道完成联星公园绿化绿建升级改造;滘北街道也完成了街道内文体广场的升级工作。
众人合力划大船。2013年,在层层合力下,高新区、江海区完成了12个社区小公园、休闲场所绿化升级,全面提升了村(居)小公园,道路、厂企的绿化档次。
C
今年计划改造12个社区公园
为使社区公园绿化惠及更多百姓,今年,高新区、江海区计划投入约100万元,改造12个社区公园(其中外海5个、礼乐3个、江南1个、滘头2个、滘北1个),计划加种树木约2000株。将以属地街道、居(村)委为建设单位,融入各自社区的特色文化,打造不同主题的社区公园,为社区群众营造一个身边的绿化休憩场所。
目前,江海区滘头街道已确定要在胜利南路以西的渔山地带建设渔山休闲公园。据初步方案,该项目占地面积约38亩,总投资约600万元,计划打造成集休憩、娱乐、健身、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