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上午,丽日照冈州,花香满校园。广东省张耀荣名师工作室邀请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育庭亲临新会一中,与学员一起进行一场教育科研的对话。
9:15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们一早就集中在新会一中办公楼二楼会议室恭候陈育庭副院长的光临,大家都积极准备了课题等待他的指导。六位学员分别就其课题提出问题,如梁胡娣学员提出如何写结题报告的疑问,梁亦繁学员提出了子课题如何提炼为课题的问题,吴丽娜学员提出如何研究高三诗歌鉴赏显性和隐性知识复习策略课题的疑问,徐小芳学员提出其课题可行性的问题,陈素琼学员提出其选的课题是否合理的疑问,李春凤学员问其课题是否有创新,等等。陈育庭专心听完每一位学员们的简短陈述后,他总能快速敏锐地找出各个课题的优点与缺点,并给予了独到的分析和有效的建议,令学员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这场“接地气”的教育科研对话,可谓“实在、细致、专业”。通过陈育庭副院长“热心、细心、耐心”的指导,学员们不仅对课题研究的步骤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也认识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明确自己今后研究课题的努力方向。
广东省张耀荣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新会一中副校长张耀荣在介绍陈育庭副院长的时说:“陈育庭副院长是一位是我敬佩的、崇拜的、真正的教育专家,他打通了各门学科的任督二脉。”果然名不虚传。三个小时时间过得真快,学员们普遍认为这次与陈育庭副院长的对话,收获很大。开平一中老师李春凤学员的感受是“高屋建瓴,传经送宝”,新会李文达中学老师梁胡娣学员的感受是“甘露洒心,醍醐灌顶”,新会四中老师李志泳学员的感受是“学无止境”,江门市培英高中老师吴丽娜学员的感受是“专家会诊,答疑送宝”,新会一中老师吴玉环学员的感受是“从今起,做研究型的教师”,恩平市恩城中学老师徐影霞学员的感受是“名家智慧,助力成长”,新会华侨中学老师吴瑞爱学员的感受是“接地气的交流,满满的收获”,台山侨中老师陈琼素学员的感受是“听君一言,茅塞顿开”,鹤山市纪元中学老师徐小芳学员的感受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开平市长师中学老师唐科升学员的感受是“专家引领,醍醐灌顶”,新会一中老师黄志辉学员的感受是“一场及时雨”,赵鑫学员说:“雪中送炭,受益匪浅”,梁森灿学员说:“指导全面细致,获益良多”,……
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部分学员的感受。
高屋建瓴,传经送宝
开平一中 李春凤
今天是跟岗学习的第三天,张校长为我们请来了一个重量级的课题专家——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以现场答疑的方式为我们传经送宝。
在会上,梁胡娣、梁亦繁、吴丽娜、陈琼素、徐小芳等几位学员就自己研究的课题一一向陈院长请教。陈院长为我们做了非常专业且详细的解答,让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陈育庭副院长先高屋建瓴的为我们概括了一个课题的开题应有七大方面:“课题选题的背景及原因、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课题研究团队人员分工、课题研究预期成果、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等论述。要求在选择课题时要有一个理论框架,要体系化,系列化,课题的研究要自下而上。
其次,他特别为我们指出了结题报告的标准:1.项目的现状与意义;2.研究的内容及方法;3.研究创新的表现;4.研究推广的价值(推广和影响);5.改进或完善的内容(延续下去的问题);6.经费的使用。他还指出,结题报告不用表格的形式。
最后,陈育庭副院长手把手的教我们怎样拟课题题目,指导我们要站在一个国家的教育层面,要有学术价值;教我们怎样用知网查找相关信息,然后整合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东西研究;甚至小到研究课题的人员排列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真可谓推心置腹。
在今天的实训会上,我有幸搭上了最后末班车,向陈育庭副院长请教了我校的课题《“五环联通”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从一个专家的视角,是否有创新之处?他也做了指导:只要能把这“五环”真正的落到实处,让各环节之间的内容相互衔接,让教与学更好的联通,能自圆其说即可。陈校长了一番话,给正在为写结题报告而焦头烂额的我指明了方向。
感谢今天的“对话”,让我醍醐灌顶。下一步,砥砺前行,争取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甘露洒心,醍醐灌顶
新会李文达中学 梁胡娣
今天是跟岗学习的第三天,张校长邀请了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给学员们进行课题指导。
很荣幸,我有机会向陈育庭副院长提出我做课题时遇到的困惑。有感于自己平时理论修养的不足,以及查找理论资料的盲目,我今天向陈育庭副院长提的问题是“如何给自己的课题找到理论的支撑?”他说“这样的提法是不专业的。”直接而真实,我顿时觉得很是脸红,听得更仔细了。他解释,“在确定课题名称时就应该有理论支撑,你们该在掌握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提炼自己的视角来做研究”一语道破机关,让我醍醐灌顶!我自省,面对课题,我总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困难重重之感?我们平时做课题研究,总习惯将重点放在 “做”上,盲目而无头绪。若将重点放在“研究”上,在“做”之前就有个理论框架,借鉴理论来指导实践会清晰许多,也更有利于呈现课题的成果!我理论修养不足,直接的原因就是阅读面的不广,我平时就少有阅读陈育庭副院长所建议的理论方面的书籍。看来多读书之外还要广读书啊!陈育庭副院长也很细心地给我这样的课题新手指点方法:可以对接研究项目,将理论的框架纲目一一细化。并且还要思考所运用的理论目标是什么?要注意,我们的课题体系相关的内容应该有关联,课题呈现出的应该是学术成果而不是资料汇编!
还有不少学员也向他介绍了各自的课题,他总能在简短的介绍中,快速敏锐地找出优点和要改进之处,3小时的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流走了。陈育庭副院长思维清晰缜密,专业素养很强。我也记录了他的不少“金句”来慢慢咀嚼和自省,比如,“分析成因要有深度”,“一线年青教师要补足两大短板,一是课题研究,二是论文”,“一线教师要分清哪些是能做的课题”,“选择老师可控的内容去做研究”,“自下而上研究,研究要立足于实践”……有如此的专业素养,是他平时乐于钻研以及广泛的阅读的厚积薄发,敬佩!我要学的不仅仅是如何做课题,还有他对学术的热情和对钻研的坚持啊!
学无止境
新会四中 李志泳
今天起了个大早,推开窗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天空隐隐约约的鱼尾白,心情大好。
今天是跟岗培训的第三天了,当我匆匆来到新会一中的会议室时,大多同学都已经精神饱满的坐在那里,看来昨天做微课的阴影都消散了吧。
会议室里已经支好了屏幕,上面写着大大的“欢迎陈育庭副院长现场指导工作”的标语。哟!怪不得我和同学们的心情好、精神足,原来是因为陈育庭副院长的到来。他今天过来给我们学员做的是课题指导工作,而课题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一线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陈育庭副院长的到来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9:15分,陈育庭副院长提前来到了我们的会议室,经过张校长的隆重介绍后,他随和地坐在了我们学员身边。根据会议安排,学员轮流介绍自己主持或者是参与的课题,然后就自己在做课题时遇到的困惑向陈育庭副院长请教。他温和地就学员提出来的问题作了专业的分析,并且都给予了学员不少的建议。其中,陈育庭副院长对我们在做课题过程中的开题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都作出了明确的指导,让我们这些新手对以后自己主持课题或者是参与课题,都有了一些底气。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陈育庭副院长对我们年轻学员的建议: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他说他家里有两个大书房,而他每次外出买回来最多的就是书。我也很喜欢读书,明白读书的好处,所以我佩服陈育庭副院长好读书并且坚持不懈,但我更佩服的是他读书知识的渊博。也许,只有这样广博的读书,才会成就陈育庭副院长这样的学者气质吧!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年轻人。
学无止境啊!
走出会议室,阳光肆意地奔跑在每一寸的空间,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专家会诊,答疑送宝
江门市培英高中 吴丽娜
跟岗第三天,虽说是星期六,但是主持人和学员们一点都不懈怠。因为,今天张耀荣副校长为我们请来了课题专家陈育庭副院长指导我们开展课题研究。难得的是,今天陈育庭副院长是给我们作实训指导,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引领。
有如此难得的机会,学员们都积极地准备好了自己在做课题时遇到的问题,踊跃地向专家请教。
每位学员的问题都极有代表性,大家互相学习,各取所长。如在面对“我们应该如何去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收集材料,如何提炼课题”时,陈育庭副院长认为一线老师最好的研究是“自下而上”的,应该是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与反思中遇到问题,自主进行大量的阅读、多方的收集资料,在参考前人研究过程中寻找该问题别人观点的差异之处、欠缺之处,然后提炼出创新观点进行课题研究。在确立课题之后,我们要在高视野下做研究,依托更高的理论依据进行指导,将问题形成体系,这样的研究才能有高起点、低着点。
陈育庭副院长指出,我的课题《高三诗歌鉴赏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复习策略研究》能结合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研究是个亮点。但同时他与张校长都指出,我的研究里对于诗歌鉴赏中哪些是显性知识,哪些是隐性知识的界定是不太明确的,而明确的界定,这也是本课题的最大的研究价值。我虽选定课题方向,但还应该更有效地进行研究。今天两位专家的指导给我了很大的启发,让我有了更明确的研究策略。
感谢今天的 “专家会诊答疑”,让我们都对做课题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从今起,做研究型的教师
新会一中 吴玉环
跟岗学习的第三天,我最大的感受:醍醐灌顶,如梦初醒。这源自于陈育庭副院长的精心细致的指导分析。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师现代化要求的有效途径。参与教育科研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让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学员们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学员课题研究的水平,张校长特意邀请了江门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手把手地教我们做课题。
陈育庭副院长肯定了我们学员们在课题准备阶段,中期阶段及结题阶段所做的努力,并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细节和成效进行了详细而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分析,他指出,课题研究要注意“两个突出”,即突出理论框架、突出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本身就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不能把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更不能单打独斗,课题组成员必须定期交流、反思、总结,必须让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升华。
以前没做课题时,我也总觉得搞科研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做的事。我作为一线老师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的,我要忙于备课、批改,还要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怎么可能再去做课题研究呢?更不知道怎么去做课题。今天听了陈育庭副院长的指导,我终于比较清晰的知道课题研究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有心坚持就行。我想,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在今天的“科研对话”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学会选题。在刚进入课题研究时,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规定了方向和范围。虽然题目以后可以改,但选一个确切、实用、新颖的题目还是应该慎重的。要选好题,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符合“想好了做”这个教育科研的重要手段的。如针对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答案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不是的。如果我们以科研的意识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有学习态度的原因,预习不充分;有学习能力的原因,自己学不会;有心理因素的原因,胆子小……这时,你再反思:学生求知欲是最强烈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这就是问题。“如何来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呢?”这样,一个课题就形成了。
学然后知不足,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出更好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今起,做研究型的现代教师。
名家智慧 助力成长
恩平市恩城中学 徐影霞
今天是星期六,校园里静悄悄的,但在办公楼的二楼,一场教育教研的饕餮盛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首先,张校长对我们昨天写的下水作文进行评价,接着,张校长为我们解读了题目。从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字面上斟酌:“最”具有排他性,只能写一个;“懂”是“理解”;“那个人”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并非是“我”意想中的人,要区别于“人”和“这个人”。从文体的要求:写作记叙文,要注意记叙文的写法,要有具体的事件,要有具体的人物刻画,不要写成随笔散文;要写复杂的记叙文,并能写出波澜,兼用多种的写作顺序。用张校长的话说,审这个题要闯“五关”,可见,张校长在学术上的严格要求,对人对已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做到一丝不苟。反观自己,拿到了题目之后还毫无头绪,在张校长的提点下下笔,却没有仔细领会题目的要求,写出的文章没能达到要求。在张校长的解读之后,下午我认真修改了自己的文章,希望能尽量地符合张校长的命题意图。
早上的另一个重头戏,是邀请了江门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为我们作课题研究指导。
学员们逐一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提出来,陈育庭副院长和张校长热心的一一加以回答。陈育庭副院长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甚至选题、标题拟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都做了详尽的指导,并对学员们的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指导性建议。张校长则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给出了专业中肯的改进方案。两位大师都强调了在做课题研究时要注重构建理论体系,以此为支架来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陈育庭副院长和张校长的发言字字珠玑,他们的指导切中肯綮,让我们一众学员受益匪浅,正如醍醐灌顶,浇醒了一直埋头教学的我们,为我们拨开了教学教研的层层迷雾,为我们指引了教研的方向。通过这次学习,对照自己,越发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的贫乏,也知道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有了名家的智慧加持,我们会成长的更快!
接地气的交流 满满的收获
新会华侨中学 吴瑞爱
早上,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与我们进行了一场“教育科研对话”。没有举行高大上的专题讲座,我们只是以学员提问,陈育庭副院长回答,给出指导性意见这样的形式进行,非常接地气,我们学员收获非常大。
一开始,梁胡娣老师提出做课题如何找资料、找理论的问题。陈育庭副院长建议我们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可以凭看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来决定文章下载与否。然后是对怎样分类整理他人观点、怎样用他人观点论证自己观点的问题,他都作了很详细的指导。这些对我们来说,非常实际,非常实用。
在回答梁亦繁、李春凤老师的提问中,陈育庭副院长就指出,论文中讲到多少碎片经验和碎片知识,教学中分出多少环节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关联点,清楚基于什么理论。那些经验知识、环节之间怎么交融,怎么关联呢?注意逻辑关系,注意系统性。这可以说是共性的问题,我快速地做了笔记,并在心里提醒自己以后做课题要注意。
徐小芳老师正在做《薄弱学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陈育庭副院长提醒我们,要注意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要了解背景的东西。这个课题,就要高度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学术方面、深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怎样学生怎样的层面上。只有分析到深层的原因,才能带出策略的创新研究。正所谓找准了症,才能下好药。
吴丽娜老师正在做《高三诗歌鉴赏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复习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研究,陈育庭副院长首先肯定了吴老师,研究立足于实践。然后指出,关于研究高考应考的课题在省里审批是不会给通过的,“复习策略”这样的词需斟酌,可以改为提高鉴赏能力或提高素养之类。这样,陈育庭副院长就在做课题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标题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在交流的过程中,陈育庭副院长特别强调两点:一、阅读的重要性,还以自己喜欢买书、酷爱读书为例,让我们也重视起阅读来;二、补齐短板,如论文、课题。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没有文章,思想就行不远。倘若你只能上课,成不了教育家,就是一百节课一千节课也不行,一定要有理论构建,要有著述,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林伟副校长说过,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是鹰的两只翅膀,少了哪只都只能原地盘旋,飞不高飞不远。
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为了让我们专业成长得更快,就要好好地学习理论,重视论文写作、课题研究。不断进取吧,让我们理论的翅膀变得强而有力,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天地中展翅高飞!
感谢陈育庭副院长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在课题研究方面给了我们那么多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
听君一言,茅塞顿开
台山侨中 陈琼素
跟岗第三天,主持人和学员们依然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今天张校长特意邀请了江门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给我们作课题的指导。在陈育庭副院长过来之前,张校长点评了学员们昨天的下水作文,认为写《最懂我的那个人》这作文必须要打通五关,表扬了李志泳老师写得好!作文是反复修改才能不断地升格,这不正是我们平时教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如今角色的转换,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让自己的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陈育庭副院长一上午的指导,从容深刻,学员们豁然开朗。在肇庆培训时,也有听了两个关于课题指导的讲座,学员们接收的主要是理论上的指导,做课题框架上的引领。陈育庭副院长的指导是针对我们学员做的课题,集中地指出一些共性的不足之处。从课题的选题、课题的题目、开题报告、课题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等,陈育庭副院长手把手地指导学员们。他指出做课题的一些误区,做课题不是委托项目,研究项目是自下而上的,课题要有土壤,是立足于自己实践的可控的且有新颖做法有推广价值的项目。研究过程和方法,要理清思路,纲目细化,要形成有逻辑关系的体系。经过陈育庭副院长细致精准的指导,我们学员自主开发课题、做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陈育庭副院长指出我们《古代诗歌意象与国学教育课程化研究》这个课题的选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两个概念是不可相容的,且“课程化”这方面的研究不是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做好的项目。他建议将“课程化”改为校本教材,这样这课题就有了依托。陈育庭副院长虽研究的是数学,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游刃有余地指导我们这批语文教师,令人敬佩。张校长也指出在做课题时一定要找准作为一线教师的研究范围,课题来源于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思考、总结、反思,提炼出课题,参看大量含金量高的文献资料,找支撑,比差异,寻新视角,就能做好课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效课堂。
今天的收获:听君一席话,如拨云见日。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鹤山市纪元中学 徐小芳
11月24日星期六,这是跟岗第三天,虽然今天周六,但是对于我们跟岗学员来说是汲取养分的关键一天,每一个人都精神抖擞。因为今天我们有幸与江门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进行一场“教育科研对话”。
在去接陈育庭副院长的间隙时间,张校长先就昨天的下水作文进行简单的点评和分析,从审题、立意、人物描写、手法等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肯定了学员李志泳老师的作文符合题意,属上等文。张校还嘱咐学员重新审题认真修改,择日上交对比评析。
9:15分,一位身材清瘦,和蔼可亲的老师走进了办公室,张校忙上前迎接,经张校介绍方知他就是江门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是课题研究的顶尖专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寒暄之后,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首先由我们的学员就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进行简单介绍,再请陈育庭副院长就学员的课题提出指导意见。期间,陈育庭副院长不仅对如何选课题,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组织课题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给我们每个学员的课题进行了“会诊”,提出很多非常宝贵的建议。陈育庭副院长还勉励我们年轻的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阅读,这样才能成长得更快,并以自己亲身经历引领我们,要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听完陈育庭副院长的讲话,我如醍醐灌顶。可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教多年,在课题研究方面自己确实做得不够, 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在未来的从教生涯中,我将努力提升自己课题研究的能力,争取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专家引领,醍醐灌顶
开平市长师中学 唐科升
今天是我们跟岗学习的第三天,张校长为我们学员安排的是“课题指导”,特邀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亲临新会一中为我们学员作课题研究现场指导。
陈育庭副院长一到会场,就听取我们学员汇报课题。课题老师轮番上阵,介绍自己课题的基本情况,向陈育庭副院长提出做课题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他不厌其烦,一一详细解答,指导问题精准,我们学员认真聆听,认真做笔记,受益匪浅。
梁胡娣老师首先就“怎样查找资料”请陈育庭副院长指导,他指出,选课题前先要找资料,先行学习,掌握前人研究情况,从中获得感悟,再选取自己要研究的课题。陈育庭副院长建议我们上中国知网找相关资料,按关键词搜索,按课题板块分门别类建立资料库,为课题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陈育庭副院长对话结束后,张校长谈了自己做课题的心得体会,课题选择往往是从日常教学工作遇到的问题中选取,找到课题的研究点,选定课题进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
接下来吴玉环老师代表学员谈体会,吴老师觉得陈育庭副院长谈到的“课题研究先要寻找理论依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回合结束,其他学员的问题紧跟。结题报告撰写的要求是什么?陈育庭副院长提出:结题报告应包含研究状况及意义,其中要做到主动取证,要有内容及对应的方法措施,要讲清创新点,要阐述推广价值,要指明尚需改进完善的地方。
怎样编写校本教材?陈育庭副院长指出校本教材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要结构化,系统化。
陈育庭副院长还就“高三诗歌鉴赏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教学研究” 、“古代诗歌意象与国学教育课程化研究”、“五环连通课堂教学研究”作了具体指导:标题要准确,研究点要新颖,各研究点要注重逻辑关系……
陈育庭副院长不辞辛苦,指导到位,十分接地气,我们收获颇多。
一场及时雨
新会一中 黄志辉
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对很多非高三级的学员来说是一个没有双休的日子。今天我们迎来了入室跟岗第三天,今天的重头戏——江门市教育研究院陈育庭副院长莅临工作室指导学员课题。对于入室跟岗研修的学员来说,教师的职业能力的生长点是我们跟岗培训的研究重点,毕竟一个教师的价值,往往就是体现在这名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教研就是一条寻找教师成长点的路。
由于陈育庭副院长是从江门过来,在等待专家入室指导的时候,张校见缝插针,利用这段时间,给全体学员评了昨天写的下水文,作了深入细致、到位的讲解,并表扬了学员李志泳老师的作文是学员中最切题的。
在专家指导阶段,梁胡娣、梁亦繁、吴丽娜、陈琼素、李春凤等学员依次拿自己的课题资料向专家请教。在点评中,陈育庭副院长指出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主要介绍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怎样实施课题研究。而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定研究切入点,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陈育庭副院长的指导真是一场及时雨,让学员们在课题方面的困惑得到了有效的指导,相信对学员们在教研方面有很好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