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500 余名师生走进江门蓬江区潮连街道芝山社区,在芝山纱龙文化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侨乡非遗研学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教学,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国家级非遗醒狮和江门市级非遗芝山纱龙的魅力,更让历史悠久的醒狮和芝山纱龙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活力。据悉,该活动将组织超过一万名学子前来参与研学。
潮连芝山纱龙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仕明接受江门日报社采访
潮连芝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子安接受江门日报社采访
在芝山纱龙文化中心,师生们首先聆听了醒狮文化的深度讲解。非遗传承人结合实物展示,详细介绍了醒狮的起源、分类及佛桩狮与鹤桩狮的区别。“佛桩狮口大高身,舞动时威武霸气;鹤桩狮嘴扁圆轻盈,动作更显灵活。”传承人现场演示了狮舞动作与击鼓节奏的配合,学生们分组体验了“采青”“ 跃桩 ”等经典招式,在醒狮鼓的铿锵锣鼓声中感受南狮“刚柔并济”的武术精髓。
随后,师生们走进芝山纱龙历史文化长廊,观看芝山纱龙宣传视频,深入了解了芝山纱龙的起源和发展。学生们围拢在 57 米长的芝山纱龙周围,无不惊叹于其造型的精妙绝伦 ——24 节竹篾骨架衔接得严丝合缝,龙首怒目圆睁的神态栩然若生,让这条 “巨龙” 在静态展示时便透出腾云驾雾的动感。有学生轻轻抚摸龙身上手工绘制的精美纹路,惊叹道:“原来每片鳞甲都是匠人用心一点一点缝上去的,连龙头面部的形态都刻得这么细致,简直像活的一样!”不少人掏出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想把这份穿越 700 年的精美永远定格。
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学生们围坐在古色古香的纱龙工坊里,透过老师傅的讲解,大家揭开了这条 “巨龙” 的“竹骨纱身”的工艺之美。当得知这条纱龙24 节龙身的每一个关节都要做到“摇头摆尾皆有韵 ”,在夜间舞动时会通体透亮、鳞光闪烁,孩子们的惊叹声中又多了几分对传统匠艺的敬畏,纷纷发出 “原来非遗技艺全在细节里” 的感慨。
活动高潮出现在纱龙舞动环节。在专业艺人的带领下,百余名师生共同协作,将 57 米长的纱龙舞得上下翻飞,演绎了 “神龙出洞”等多个传统花式。通过切身实践,师生们真切感受到这一古老艺术“以武为骨、以舞为魂”的魅力。活动最后,师生们观看了精彩的舞狮表演,惊叹于艺人在平地腾挪飞跃的精湛技艺。
通过“非遗 + 研学” 模式,学生们不仅接触到了传统非遗技艺,更深刻理解了“文化传承”的内涵,增强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接下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持续推进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丰富非遗传承体系,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开展更多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