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正式乔迁至新址东湖影剧院,这是江门粤剧界的一件喜事、盛事,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最新成果。
△周华东摄
市粤剧传习所及其前身江门市粤剧团拥有60多年的历史,是全市唯一的专业剧团,承载着很多江门市民和海外乡亲的集体记忆。传习所原办公场所位于江海区外海街道麻三古巷下路,是由一栋办公楼改造而成,多年来一直缺乏专业剧场、排练厅及存放贵重戏服、道具、演出设备的仓库等设施,影响了该所开展粤剧排练、演出及艺术传承活动。市东湖影剧院有大剧场、小剧院、化妆间、仓库等功能室,且该影剧院的电影放映业务基本停止,恰好能满足市粤剧传习所的排练、演出、仓库场所等三大需求。
2019年12月底,刘毅市长率队调研文化事业建设工作时,实地察看了市粤剧传习所、市东湖影剧院情况,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敲定市粤剧传习所租赁东湖影剧院事宜,如今基本解决了一直困扰传习所的办公场所问题。
△2019年12月底,刘毅市长调研传习所旧址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期间,专门考察了广州西关历史文化街区,并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市粤剧传习所的成功搬迁,是江门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的鲜活实例,为拓宽我市粤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空间提供了坚实基础。
△粤剧传习所新址 周华东摄
△粤剧非遗展示厅 周华东摄
传习所的成功搬迁,也是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上下齐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写照,局党组书记、局长邝积康全程指挥搬迁工作,多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邝积康局长到传习所旧址调研
△邝积康局长到传习所新址调研
传习所全体干部职工放弃休息时间,多次往返旧址搬迁戏服、道具、演出和办公设备等物品,仔细打扫和布置新家,确保如期完成搬迁工作。
刘毅市长在致辞中要求传习所以新址启用为契机,加强传承阵地建设、传承人才建设、群众基础建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精品,努力把粤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擦亮我市“中国曲艺之乡”的名片。
△刘毅市长在乔迁活动上致辞 李振江摄
传习所在8月10日至12日的精彩惠民演出中打响头炮,既有热闹诙谐的《八仙贺岁》《访鼠》,又有严肃庄重的《扫黑除恶展新貌》《金盾雄风》,既有经典的《拷红》《荔枝颂》,又有新编的扫黑除恶题材小戏《归来好春光》《横财难就手》,让广大戏迷过足戏瘾。
△《八仙贺岁》周华东摄
△《华山会母》何健东摄
△大联唱《扫黑除恶展新貌》
市粤剧传习所高桂强副所长表示,全所将围绕刘市长“三个加强”要求,苦练基本功,结合现实加强新编粤剧创作,用鲜活艺术形式把党的声音和正能量传播到基层,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出粤剧人的贡献。
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是一个有63年历史的院团,于2017年改制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为江门市唯一的专业剧团。
主要演职人员有国家一级演员、红腔花旦余阳丽,国家二级演员、新派武生高桂强,资深演员张国森、吴美珍、李国培,首届“粤剧红派艺术大赛”金奖获得者吴苑晴,青年文武生郑宁杰、苏洪武,青年花旦李依云,青年演员李智平、陈艺文、冯斌、梁官武、文若诗等,乐师凌志勇、吴衍毅、邓荣建等。
市粤剧传习所长期承担“江门市粤剧展演周”“红豆飘香进校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基层粤剧专题晚会、扫黑除恶粤剧小戏专题晚会等服务基层、对外文化交流的公益演出任务,创排的粤剧《再打金枝》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少白英风》获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粤剧《三打白骨精》获2018年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参演的话剧《县令丁积》获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