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是一份刻骨铭心的乡愁
小吃,是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小吃,是流连一个地方的理由
小吃,是一种宝贵的文化传承
江门文旅特开设
【记忆中的名小吃】栏目
带大家一起
寻找记忆中的
江门地方名小吃
今日
为大家带来
/鹤山柴火粽/
传统柴火粽
是古劳水乡一道经典的美食,
柴火细熬慢煮的粽子,
带着人间烟火气,
那一份属于大自然的香气弥漫整个水乡。
柴火粽子作为传统食品,其耐饿易于保存等特性,成为水乡居民首选食品,清末民初年间,古劳镇打线墩村的李滑荣,保留传统粽子的制作技艺,利用蕉叶,粽叶包裹糯米、鲜肉,制作出体积大、分量重的粽子,每只粽子有8两至1斤重,粽子约长度为20厘米,高与宽度约13厘米,呈帆船状形态,用柴火烧熬足足十小时,粽子营养丰富,热量高,吃了饱腹感满满。传统制作方法,乡邻纷纷效仿,由此,“古劳柴火粽”成为一道富有古劳特色的美食。
/店主风采/
古劳福兴酒楼经营者吕艳卿女和酒楼两位师傅聊天时偶然谈到柴火煲的粽子和煤气煮出来的粽子味道区别很大,这让卿姐记起小时候和妈妈煲粽子的美好回忆。
说起小时候煲粽,卿姐面上洋溢着温暖神色,她记起端午节前“家人运来砖块,在院子里一圈一圈地垒起来。光是搭柴火灶,就很费功夫。煮粽子是一个大瓦罉,自家预备一捆捆大块的木头,堆在院子里。卿姐相信“粽子应该是有灵魂的,背后也有她小时候的记忆。经年流转中,这些文化却在慢慢消磨被淡忘、但美食会被深刻记忆。
说干就干,卿姐和两位师傅决定在自家酒楼复刻这道经典的水乡传统美食。
福兴酒楼延用传统的柴火煲粽,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成本,但是回归了传统美食做法。据了解,柴火能够更好控制火候,太猛的火,粽叶的香气容易流失,太小的火,热量不够,有些馅料甚至都蒸不熟。用柴火的话,可以将火候控制在合适的程度,让粽子受热均匀,使粽叶的香气能够不断渗透进馅料中。
优选用料
柴火慢熬
只为复刻从前记忆里的乡土味道
【相关资讯】
店名:福兴酒楼
地址: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连南工业区罗江苑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