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侨博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当年写信捐资给哥伦比亚大学资助汉学研究的华人“Dean Lung”的曾外孙黄畅泉伉俪。黄畅泉伉俪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侨博馆,给我们分享了亲人视角下的“Dean Lung”故事,还为我馆捐赠了珍贵资料。
黄畅泉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这些对我来说只是普通平凡的故事。恰恰就是这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故事,拼凑起当年在太平洋彼岸,“小人物”心怀“大志向”的感人事迹。
“Dean Lung”,原名马万昌,英文名音译为丁龙(进隆)(以下称“马万昌”),当年受雇于美国富豪卡朋蒂埃,多年相处下来,关系如父子般亲近,卡朋蒂埃想帮马万昌完成一个愿望,于是马万昌提出想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汉学系,他的志向感动了卡朋蒂埃。
最后,马万昌慷慨捐赠1.2万美元,卡朋蒂埃捐赠27.5万美元,在卡朋蒂埃的鼎力帮助下,终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汉学系,后来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设立了“丁龙汉学讲座教授”荣誉教席,一直延续至今。正是因为马万昌,哥伦比亚大学与江门结缘,近代曾有25位江门五邑籍学生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据黄畅泉介绍,当年的马万昌是一位低调的人,他衣锦还乡后,并未将自己捐款的慷慨之举告知家人。百年来,众多学者均追寻马万昌的真实身份,对其身份众说纷纭,直到2023年10月10日,黄畅泉在千秋里祖屋中找到马万昌的一张老相片,相片上的马万昌与哥伦比亚大学中的相片完全一致,而且在祖屋找到的相片上还有一只狗。这说明,哥伦比亚大学的相片是从祖屋这张截取的!至此,“Dean Lung”就是马万昌的论断再无质疑。
黄畅泉伉俪还展示了三件宝贵的文物,其中有马万昌儿子写给亲人的信、半个信封和一张老相片的底版纸。
这封信是1972年马万昌儿子马维硕写给在美儿女的信,信中详细记录了马万昌的事迹。
这半个信封是当年卡朋蒂埃给衣锦还乡的马万昌寄信留存下来的,后伴随1972年的信被寄往美国,如今才得以保留。该信封有马万昌的中英文名字,还有清政府的邮戳。
这是黄畅泉在千秋里祖屋找到的马万昌相片下方的底版纸,相片现由黄畅泉儿子保存,相片原件正在修复中。
(手机展示的是当年照相馆的位置,现已是一家餐厅)
黄畅泉伉俪向我馆捐赠了自己所写关于马万昌的五篇文章、马万昌儿子马维硕写给在美儿女的信、卡朋蒂埃写给马万昌的英文信、马万昌家族世系图及族谱、1900年《中西日报》相关报道等资料复印件,以及一批照片。
黄畅泉表示,此次返乡带回了一批资料,希望有助于马万昌历史的研究,让更多人了解“Dean Lung”就是马万昌、了解马万昌为世界汉学研究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