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建云
李鹏
吴琨
陈竹
朱雪梅
青年广场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相逢无界》
兴南小区公园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兴兴向荣 容享兴南》
悦龙新村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U享社区》
钟冠球
如何让老旧小区改造更有创意、更接地气?今年3月以来,市住建局组织开展江门市老旧小区设计竞赛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创意方案。经过方案征集、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昨日(5月18日),竞赛结果正式揭晓,4个竞赛公共节点共评选出13个获奖设计方案。
据了解,本次竞赛活动选址的4个公共节点将纳入今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公共节点所在地的主管部门会优先将获奖方案的理念和元素融入所在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整体方案中。一次凝聚社会力量与智慧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探索,正翻开新时代侨都城市建设新篇章。
社会参与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面向社会征集改造方案,市民参与投票评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评审,江门这次的设计竞赛充分贯彻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现了改造的开放性、包容性。”竞赛评委、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李鹏表示。
据了解,面向社会寻找老旧小区“梦想改造家”的尝试,在我市尚属首次,旨在进一步吸引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探索更富创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的老旧小区“打开方式”,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
据悉,本次竞赛选取了蓬江区象山社区、青年广场,江海区兴南小区公园和新会区悦龙新村等4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公共节点,要求参赛者以老旧小区既有公共空间为设计对象,研究并根据原有公共空间的特点优化老旧小区功能,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的新亮点。
自今年3月4日公开征集以来,大赛共收到50份创意方案,其中蓬江区象山社区14份、青年广场10份,江海区兴南小区公园和新会区悦龙新村各13份。大赛期间,市住建部门积极发动组织参赛设计师团队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各节点改造内容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各节点设置展板展示各参赛设计方案,鼓励居民参与网络投票。
现场把脉
评审组实地勘察频建言
老旧小区改造设计需要天马行空的创意,更需要实事求是的方案。
为了便于竞赛评委了解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掌握各竞赛公共节点的实际情况,5月17日,市住建局组织由省内外规划、建筑、园林、景观等多个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竞赛评审组到各节点进行实地勘察。
“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真正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居民的需求,出来的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纸上谈兵。”竞赛评委、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表示,实地勘察后,评审组对于参赛方案的设计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有助于选出更加科学、可行的优秀方案。
李鹏表示,本次竞赛选取的公共节点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人行进出通道高差较大的象山社区需要改善和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商住结合的悦龙新村需要缓解停车难、通过改造激活周边商业业态;兴南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改造可形成经验复制推广;青年广场则要结合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保护进行设计,考验着参赛者不同方面的能力,也会为今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积累经验。
象山社区的竞赛节点为该社区上坡主路路段,包含上坡主路两侧和道路一侧的廉洁文化长廊。竞赛评委、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钟冠球建议,该节点改造要解决坡度高差、重点人群上下困难的问题,以及长廊防雨和通行体验等问题,可与周边区域进行整体设计。
悦龙新村竞赛节点为小区内一处功能单一的公共空间,因周边商业发达,人、车流量较大,存在人车混行、停车难、绿化少等问题。李鹏建议,该节点可采用“科技+绿色”理念,在提升公共环境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激活周边商业业态。
评审组表示,综合来看,参赛作品大多能够立足实际,结合老旧小区建筑年代、街区肌理、居民意愿、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设计,既切实解决了社区现有问题,又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营造、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大胆创新,从物质环境改造到形象气质提升都提出了许多好想法。
创新探索
为老旧小区改造聚人气开思路
作为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我市近年来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连续三年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选入江门市十件民生实事,一批示范项目在党建引领、活化历史文化街区、设施改造提升居住品质、共建共享打造城市亮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数据显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江门各县(市、区)已完成1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获得上级改造补助资金近5.1亿元,累计启动加装电梯项目701个,其中已投入使用电梯205台,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十四五”期间,江门全市将实施331个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惠及居民约18万户。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我们希望通过开展设计竞赛的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改造,也提升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的积极性。”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当天,获得江海区兴南小区公园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的设计团队成员曹小姐上台分享了作品的设计理念及经过。“我们是来自广州的团队,方案主要从功能、文化、空间三个角度进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以经济耐用、居民乐用为宗旨,打造宜居宜游、欣欣向荣的兴南小区。”她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好设计方案,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比赛期间3次来到现场考察情况,了解居民的需求,确保设计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副市长林健生在总结发言中对活动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当前江门正处于追赶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城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城市需要设计,江门需要关注。”林健生表示,从活动效果看,本次竞赛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开阔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思路,提供了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设计方向,为下一步我市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希望今后规划设计领域的专家和广大从业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江门的城市建设工作。
部分优秀方案展示
蓬江区
青年广场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相逢无界》
节点简介及设计理念:青年广场地处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墟顶老街是江门历史的起点,长堤路记载了江门的开埠岁月。这里毗邻江门河,曾是商贾往来的贸易集中地,见证了江门的繁盛与辉煌。
《相逢无界》方案以本土文化为落脚点,活化广场为出发点,打破新老城区的心理边界,突破城市活动壁垒,通过“绣花”功夫的缝合,突出本土文化的输出和展示,置入当代美学的设计,营造具有场地文化记忆和当代美学的公共空间。
点评及建议:该方案在设计上突出历史文化主题,改造手法细致具体,比较好地融合了多元空间。建议改造工作可从打造江门历史文化名片、展示地域文化与精神气质的高度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整体规划改造下进一步挖掘片区文化历史,做好统筹规划,融入城市发展体系。同时,针对年轻受众开发多种业态和功能,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江海区
兴南小区公园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兴兴向荣 容享兴南》
节点简介及设计理念:江海区兴南小区微改造位置为兴南小区81栋住宅楼南侧,北部靠近正南社区居委会,现状为住宅楼之间的小区绿地,形状呈长方形,长约40米,宽约18米,现状绿植较为杂乱。周边住宅楼底层均为架空层,可供居民在架空层活动。目前,周边部分住宅楼已在进行加装电梯改造工作。
《兴兴向荣 容享兴南》方案从功能、文化、空间三个角度进行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以经济耐用、居民乐用为宗旨,打造宜居宜游、欣欣向荣的兴南小区。
点评及建议:方案在小区公共空间内设置了休闲、健身、儿童游乐、晾晒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设计上体现了“兴”“南”特色,有效营造了记忆节点。建议设计上可以更简约简洁一些,同时注重设计改造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新会区
悦龙新村节点设计方案一等奖《U享社区》
节点简介及设计理念:悦龙社区改造点位于新会区中心南路东侧,周边商业发达,人、车流量较大,小区居民存在停车难、绿化少和公共活动空间功能单一的问题。
《U享社区》方案聚焦提升城市温度、激发社区活力、增加街区魅力、凸显文化底蕴目标,遵循人性化、安全性、通用性、趣味性、多样性原则,结合地域文化及城市记忆,打造全新一站式慢享街区空间。
点评及建议:该方案“居民休闲+商业”定位较为准确,对艺术性、创新性进行了适宜的表达,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建议设计团队在后续方案优化落地过程中注重与当地政府部门、居民、商铺的沟通交流,深度挖掘各方需求,兼顾居住环境优化与商业活力激活。
相关链接
“大咖”现场论道
为江门老旧小区改造出谋划策
老旧小区改造范围不大,难度却不小,要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协调解决好居民分散诉求,尽量满足公共空间的各项实用功能,还要改变老旧小区的精神气质,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围绕当前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共性问题,昨日颁奖和点评环节后,评审组的“大咖”们还分别上台作了主旨演讲和分享,并围绕江门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现场论道,出谋划策。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委会
主任委员朱雪梅:
保护好乡愁 发扬好文化
江门的土地面积非常广阔,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量大面广的大工程。对此,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出发点,聚焦补短板,把老百姓需要的基本生活设施补齐补足,满足日常活动需求,就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了。
江门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侨乡特色,非常有利于设计师的发挥,但我们改造的时候也一定要慎重,避免破坏和影响这些珍贵遗存。因此设计师要提前介入,了解清楚当地的文化特色、乡情等,对价值有一个系统的判断,在改造过程中才能够保护好乡愁,发扬好文化,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董事长骆建云:
分级分类推进改造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摸清底数,对当地的人口构成、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建立一个总体的普查统计底数,基于底数来归纳出不同类型的小区,分级分类推进改造。
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我认为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老旧建筑从功能上可能难以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协调,但它的价值可以通过功能的变更来传承转化,形成新的业态和活力。这个活力不是随着改造完成就会自动产生的,而是依靠环境提升以后所带来的人群变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产生和放大,因此需要耐心和恒心。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规划师李鹏:
做好“城市体检” 推动城市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不只是物理建设,而是一个有机更新的系统建设问题,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规划部门和住建部门要形成合力,做好顶层谋划。通过做好“城市体检”,我们才能更加系统科学地推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时也能更加明确自己在城市系统中所承担的定位。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除了改造本身,还要统筹考虑前端资源和后端运营资源的问题。因为仅靠政府投入的改造是难以持续的,后续的长效管理也是问题,因此非常值得提前谋划和探讨。我认为江门可以充分利用“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优势,通过政策创新,鼓励和吸引华侨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就像当年华侨回乡建设碉楼、捐资办学一样。
AECOM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华南区景观设计执行总监吴琨:
要更多关注运营模式的建立
江门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我认为,接下来要更多去关注运营模式的建立,例如引入F+EPC+O机制等,让老旧小区的改造从前端的引入到设计施工,再到后续运营都有一个模块化、平台化的机制来进行管理,为长远的、可持续的运营发展奠定基础。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陈竹:
要有树立标杆的意识
从专业角度来看,老旧小区的景观方案、施工方案实施难度都不算大,最重要的是定位问题。比如,用多大的资金和力量、改什么、留什么,以哪些人的使用目标为导向等。
这次设计竞赛的很多优秀作品,以及专家的建议和点评,是可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起到一定示范引领作用的。我们要有树立标杆的意识,这个标杆不是指改造的结果要多么高大上,而是要对同类型的改造项目有借鉴参考作用,形成一套指引和改造模式,对今后其他小区的改造工作提供清晰的导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硕士生导师钟冠球:
在改造中体现侨乡特色
老旧小区改造要注重系统性、适宜性,即使改造的范围很小,也要去了解全局,在设计上要适宜居民的实际需求,同时要与周边的环境有机结合,功能上相匹配,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对于江门而言,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要注重挖掘背后的故事,想清楚如何去呈现这些故事和元素,体现侨乡的特色。同时,设计要有前瞻性,因为片区改造特别是与商业相关的片区,更新的周期非常快,可能几年后就不合时宜了,因此设计上要考虑留有余地去适配未来片区新的发展,可以采取分期建设的形式,逐步去优化完善改造的内容。
文/图 梁佳欣 陈威(效果图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