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胡晴晴) 昨日(8月6日),我市举行歌舞剧《戴爱莲》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家、省、市文艺理论家、戏剧家,共同为这部原创侨乡题材文艺作品的进一步优化建言献策,让江门侨乡文化走得更好更远。
原创歌舞剧《戴爱莲》,是我市首个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该剧真实还原了百年来海外侨胞的经历和老一辈华侨的艰难创业史,成功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有高度、有角度、有维度、有温度的不一样的“百年华侨故事”。
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统筹推动下,“人人皆可舞蹈”艺术理念得到大力弘扬,戴爱莲舞蹈品牌持续擦亮,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文化符号。歌舞剧《戴爱莲》展现了戴爱莲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党的忠诚,是江门文化推动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成功实践。
会上,专家们围绕创排演、艺术性、观赏性、人民性等进行深入交流。“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歌舞剧《戴爱莲》就抓住了最关键的几步,把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讲得有意思!”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于平表示,作品呈现出了艺术精品的水平,部分场景意向还可以再升华,还有像《荷花舞》等一些经典剧目也可以在舞台上呈现。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刘晶建议,该作品接下来可从歌唱、舞蹈等方面,适当加入江门元素,让群众看到更丰富立体、有特点的戴爱莲。
该剧导演李雄辉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继续打磨,让歌舞剧《戴爱莲》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