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陈君 黎歆
肥胖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可引发200多种疾病。国家卫健委倡导全民积极管理体重,并推出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计划。今年5月17日至23日是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江门今年将承办十五运会自行车(山地)、花样游泳、排球等项目的比赛,这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运动热情。然而,我们应该怎么运动才健康,又该如何实现吃动平衡?近日,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健康体重:科学评判有标准
江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跃冠表示,吃动平衡,简单来说就是“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是指通过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的结合,使人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达到动态平衡,从而维持健康体重,其核心是“能量摄入(饮食)”与“能量消耗(运动)”的科学匹配。
“吃得多、动得少,能量过剩就容易长胖;吃得少、动得多,能量不足就会变瘦甚至营养不良。”江门市中心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黄璐彤表示,保持吃动平衡,是维持健康体重的核心,也是预防慢性病的基础。
健康体重的标准是什么?吴跃冠表示,衡量健康体重,最常用的指标是身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BMI评判标准: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腰围来评估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需要警惕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不过,对于运动员、孕妇等特殊人群,BMI的参考价值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吴跃冠说。
黄璐彤提醒,如果体重超标,体内脂肪过多,会影响多项生理功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骨关节炎、甲状腺疾病、结直肠癌等。
要“吃得健康”“动得有效”
黄璐彤表示,合理膳食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础,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和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吴跃冠建议,可以从“吃得健康”“动得有效”两方面着手。
首先,饮食管理上要吃得健康。一要均衡膳食:每日饮食应包含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油脂类等各类食物。以谷类为主,多吃全谷物和杂豆类;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烹饪时选择健康的植物油,控制盐和糖的用量。二要规律进餐: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吃得太晚、太多。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防止吃得过多。三要控制零食和饮料:少吃薯片、饼干等高盐高油的零食,少喝可乐、奶茶等高糖饮料。
其次,要科学运动,动得有效。一方面,可以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选择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有氧操等。有氧运动能有效燃烧脂肪,提高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能量。
此外,还可以增加日常活动量:尽量减少久坐时间,工作间隙多起身活动,步行上下楼梯,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等,积少成多,也能消耗不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