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农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2025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今年2月召开的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差额票决方式,选出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共26项工作任务。
十件实事,十项承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任务落实,截至6月底,总体工作进展顺利,其中提前并超额完成2项,为“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1000人次,开展专题教育、家长课堂等活动100场次”和“建设和改造周边城镇的供排水管网100公里”。
聚焦民生“小切口”
守护百姓“大健康”
“活动提供了难得的互动交流平台,让我们在专业指导下更深入地了解小朋友的心理状态;既学习了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支持。”今年6月,刚参加完“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儿童心理健康科普系列活动的陈女士颇为感慨。
实事办得如何,是否真正触及群众的需求,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是衡量这些实事是否办到实处、办进心坎的标尺。
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推进医保服务便捷化,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关爱孕产妇、新生儿健康服务等4个方面涉及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和安全监管,通过聚焦民生“小切口”,切切实实守护百姓“大健康”。
半年过去,年初的承诺,从纸上的目标,一步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推进医保服务便捷化方面,全市已完成14名专科特岗专家的招聘(续签),并全部到岗履职。已聘请6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退休医生到台山、开平、恩平3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担任首席专家;由省、市8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建10支帮扶团队共46人,已进驻蓬江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同时,我市明确辅助生殖相关报销政策,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职工医保1万元、居民医保5000元;提高职工医保住院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56万元提高至58万元。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已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81场次,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超1.3万人次。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全市已完成抽检食品1.48万批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3.07批次;在全市农贸市场(含商超)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17.48万批次;完成药品监督抽检412批次。
开展关爱孕产妇、新生儿健康服务方面,分别为17009名、11658名、10843名符合条件的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为10842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为9391名新生儿提供免费听力障碍筛查。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月,新会区司前镇新建村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共建的智慧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成为该村首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示范项目,打造了“村企共建”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充电站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打造而成,配套建设10台直流快充电桩与2台交流慢充电桩形成集智能充电、安全监控、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补给站。
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和科普教育创新、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公共充电设施建设等3件实事,实打实地用一件件小事,让农村的老百姓方方面面都能享受发展的成果。
这半年来,乡村教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7所义务教育乡村温馨校园开展升级建设;已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县中托管工作,全力对接广州市铁一中学,配合完成托管团队组建派出、教育管理、教学教研、教师跟岗培训学习、资源共享研讨等工作,完成两批跟岗教师学习交流、经验总结及分享,并组织台山一中创新部及2026届高三师生赴广州市铁一中学 学习;7个县(市、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按要求完成场地、人员、制度、牌子等配置;江门市第一幼儿园等6个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已与一批城乡幼儿园签署合作协议,组成共同体,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有序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公办专门学校正不断推动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接受矫治教育转化,全民科普教育也不断深入。
这半年来,通过统筹推进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绿美江门”成色更足了。全市已新增解决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这半年来,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更通畅了,百公里农村路网不断焕新颜。全市农村公路新改建已开工39公里,完工19公里;新改扩建充电桩933个;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座数3.8万个。
把温暖送到“老小困残”群众身边
每逢中午快开餐,新会区粤喜社区厨房就热闹起来。“这饭菜荤素搭配,价格实惠,种类又多,对我们独居老人来说,实在太便利了。”66岁的吴婆婆笑盈盈地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日都来此就餐,“粤喜社区厨房环境宜人,饭菜可口,老朋友们都乐意来”。
粤喜社区厨房作为新会区首批社会餐饮企业老年助餐试点之一,自5月8日起投入试点运营,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发动区内优质餐饮企业让利经营,为社区长者送上暖心餐食,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实现“弱有所扶”,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老年人关怀服务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和关爱服务水平、提供稳定就业保障和温馨暖心服务。
守护最美夕阳红,不仅要让长者吃得好,更要让他们生活得舒心。这半年来,全市已为1222名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及指导、心理支持和能力综合评估等上门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为27.13%,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为36%。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432人次;全市评定为一级以上服务等级的乡镇级公办养老机构建有率达到75.8%。
同时,全面健全老年助餐服务激励引导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示范引领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积极性,在全市范围内办好257处老年助餐服务点。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这半年来,全市开展“粤菜师傅”培训414人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4899人次。4个“就业驿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站点均选址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社区中心地带,重点推送家政服务、新业态等适配性岗位,实现“15分钟就业服务圈”阶段性目标。为外卖骑手、即时配送骑手、网约车司机、同城货运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开展职业伤害保障,已累计办理职业伤害确认1363宗,完成劳动能力鉴定356宗,已累计支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近3100万元。全市共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776个,开发储备公益性岗位224个。优化已建成的134个工会“爱心驿站”的公益服务和管理机制,升级拓展20家智能化驿站特色服务功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全天候服务超2.7万人次。
我市还不断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和关爱服务水平,保障各类底线民生发放标准。全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95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520元,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至2375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220元、280元,各类底线民生保障补贴每月按时发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核查及时率为100%。
这半年来,江门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接下来江门市政府将全力推进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办理,持续聚焦补短板、惠民生、促发展,让更多“民生清单”,变为市民“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