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委组织部干部深入幼儿园清理轮胎内积水,做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蚊虫孳生高峰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为切实保障市民健康安全,江门迅速行动,全面动员部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督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党群同心织密防护网,坚决筑牢防控屏障。
压实责任 迅速行动
织密防控组织网
面对蚊媒传染病高发风险,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研判部署。
7月25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直插一线督导。7月26日上午,市委书记陈岸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深入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基层一线,实地督导检查防控工作,强调要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因地制宜抓好防控工作,采取有效管用防蚊灭蚊措施,加强灭杀装备供应保障,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次日上午,市长吴晓晖同样以“四不两直”方式赴蓬江区督导检查,要求锚定“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目标要求,全覆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员、主动参与,有力有效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响应部署,发出《关于在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的倡议书》,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冲在一线、干在一线。
江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下沉防控一线。其中,市直机关81个单位党组织迅速与“双报到、双服务”结对社区联系,按社区党组织的要求派出党员干部,全力协助社区开展防蚊灭蚊行动。
全市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防控工作:卫健部门加强技术指导,科学开展消杀和蚊媒孳生地清理;宣传部门密集普及防病知识,发布权威防控信息;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指导农村地区开展环境清理与积水清除工作……各级各部门紧密协作,全市上下迅速形成防控合力。
党群同心 深耕末梢
筑牢基层防护墙
在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后,我市防控力量持续向基层末梢延伸。村(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网格员深入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特别是创新科技手段的应用,正推动防控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确保措施落到“最后一公里”。
村(社区)作为“前沿阵地”,迅速行动,精准落实。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领头雁”职责,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以身作则带领党员群众投入宣传动员、环境整治、科学消杀和蚊媒监测工作,并积极协调资源解决防控难题。
例如,新会区司前镇各村(社区)党组织联合新会一中附属凤山湖中学党委,结合“百校联百村,护苗齐行动”项目,开展“双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专题培训,覆盖党员群众、企业职工、家长学生超500人次,有效延伸防控知识触角,加固基层防线。
遍布城乡的网格员成为防控体系灵敏的“神经末梢”。他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高效承担起蚊媒孳生地排查、疫情监测、信息上报、环境消杀和卫生整治等关键任务,成为一线“排查尖兵”。
新会区会城街道明翠社区网格员蔡惠瑜穿梭于居民楼的楼梯间,手持记录本逐户排查:“家里有种花吗?积水要及时清理。”针对不同住户特点,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对老人用方言慢讲,对上班族选择傍晚上门,确保排查“一户不落”,隐患无处遁形。
防控成效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在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带动下,市民群众热情高涨。江海区外海街道墟镇社区的“乐有为志愿队”队员每日清晨协助网格员宣传动员,呼吁居民“快清家门口积水,一起防蚊虫”。礼乐街道新华村村民在党员带头下,积极清理院落、搬运废弃容器,“党员们这么卖力,我们也不能落后”成为大家共同心声。
面对高空隐蔽区域积水排查难题,鹤山市鹤城镇于7月27日率先引入无人机技术,构建“空中巡查+地面联动”智慧防控体系。鹤城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中,他们用高清无人机对全镇进行全方位扫描,仅用7个小时便完成全域覆盖,并精准锁定人工难以发现的积水点位,大幅提升了排查效率。
做好宣教 全民响应
共谱群防协奏曲
筑牢防控网,宣传教育是关键一环。江门各地创新形式、多措并举,将防控知识送入千家万户,提升市民防护意识和行动自觉。
特色载体让防护知识“声”入人心。恩平市君堂镇构建“入户宣传+喇叭播报+屏幕展示”立体宣传网。镇村干部逐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并面对面讲解。同时,全镇20个村(社区)利用乡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以本地方言循环播放“防蚊灭蚊齐动手,健康生活天天有!人人动手清环境,蚊虫无处可藏身……”等朗朗上口的口诀,确保宣传无死角,“声声入耳”。
精准触达织密宣传网络。“请居民注意清理积水,防蚊虫叮咬……”鹤山市沙坪街道凤凰社区的党员干部组成“流动宣传小分队”,手持便携式音响穿梭于居民区间,循环播放清理积水、防蚊叮咬的提示。中东西村的党员干部则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进行点对点宣传,在提醒防范的同时,主动帮助村民清理存在隐患的积水。
江门各地还充分运用LED屏、海报、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协助清理环境时同步普及“清积水、勤换水、常通风”核心防蚊理念,构建多维、广覆盖宣传阵地,让科学知识深入人心。
广泛深入的宣传有效凝聚了社会共识,激发了群众主动性。市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来自新会区的谭洁芳说:“现在我养成了及时清理花盆底积水的习惯,出门喷防蚊水,这些都是网格员教的实用技巧。”
这种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生动体现了宣传教育实效,群众正用实际行动成为群防群控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