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夏日的江门,因影视的热度更添几分活力。近日,来自吉林长春的张文革以骑行的方式打卡江门。在蓬江区启明里的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他特意停下车驻足观赏。“江门挺适合拍电影,一拍就是大片,名人又多!”这句发自肺腑的称赞,道出了许多游客对江门的直观印象。
随着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的启用以及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的全新升级,连日来,启明里迎来了大量市民游客的到访。人们在这里通过影视镜头读懂江门故事,而侨乡的独特魅力,也正借着光影的魔力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服务平台获点赞
这两天,位于启明里的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人气高涨,不少影视从业者、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不少人也对江门影视产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据介绍,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具有三大核心功能:一是集中展示江门拍摄场景资源,比如基地影棚、人文景点、自然风貌、民风民俗等;二是推出“光影江门”数字化平台,选景、审批、配套服务皆可一键办理,线下还有专人全程帮办;三是以侨乡文化为纽带,推动微短剧出海及中外合拍项目落地,助力侨乡故事走向世界。其中,“光影江门”数字化平台得到不少影视从业者的点赞,成为近期影视行业内的焦点话题。
“以前在江门拍电影,光是跑各个部门协调就耗掉大量精力,拍摄中想临时换个场景更是难上加难。”扎根江门多年的香港影视从业者叶昌源深有感触地说。2018年,他所在的天艺数码文化娱乐科技(江门)有限公司落户蓬江,他本人则见证了江门对影视产业重视程度的逐年提升。“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用手机就能完成选景、申报等,流程和用时大幅缩短。”目前,叶昌源正带队创作一部讲述年轻人在江门追逐电影梦的作品,计划在蓬江、开平、恩平等地取景,让更多人看到江门的多元风貌。
江门市电影电视协会副主席陈敬武对此也感受颇深:“以前,在江门拍摄取景需要对接多方,十分不便。如今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极大提升了工作便利性,天然影视棚、影视资源‘富矿地’等名片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加上江门此前出台的28条政策,影视项目能快速落地,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了巨大助力。”
在近日热映的电影《长安的荔枝》中,“荔枝使”运送荔枝途经岭南驿道的场景,部分镜头便取自江门新会的银湖湾滨海新区、南坦葵林。而此前的电视剧《狂飙》更是让江门的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这些影视作品就像‘活名片’,让江门成了影视圈的‘香饽饽’。”蓬江区博物馆讲解员刘志豪是长堤老街坊,他发现,随着剧组纷至沓来,不少怀揣影视梦的本地人有了在“家门口”追梦的机会,长堤历史文化街区里的商铺老板甚至主动帮忙招募群众演员,为本地影视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光影展里见侨乡
走进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仿佛踏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影视之旅。在室外展区,深圳游客李女士正和同伴拍照留念,而张文革则与周润发、刘德华的展板自拍。“他们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明星,现在才知道他们的祖籍都是江门。”他说。
退休后,张文革跟随爱人从长春来江门定居,目前已有半年。他觉得江门特别适合生活,知道众多知名艺人与这座城市的渊源后,他对江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场光影展并非首次与市民见面,2023年在长堤青年广场展出时就获得了热烈反响。升级后的展览增加了室内展览区,设置了侨乡影视发展史、经典影视作品、影视拍摄体验等展区,将侨乡影视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情景式、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开展以来,每天都有不少参观者前来打卡。
“江门的城市风貌独特,既有着现代化都市的活力,又保留了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清远游客黄女士漫步在室内展览区观看展品,她的儿子小朱也兴奋地表示:“这里还有影视科普区、互动区,内容很有趣,还让我学到不少知识。”
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探索江门的兴趣。看着来往的游客,刘志豪欣喜地说:“大家通过展览更加深入地了解江门的光影史,也知道了台山的川岛、开平的碉楼、恩平的温泉。”
从方便实用的服务平台,到好看好玩的光影展览,江门正借着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努力让更多人听到这座城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