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通讯员 区志宏
近期,高温多雨天气导致蚊虫繁殖加快,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大。面对严峻形势,江门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深入基层一线,全面投身爱国卫生运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为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截至目前,江门市各级人大干部、人大代表累计数千人次投身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从宣传防疫知识到支援防疫物资,从清理卫生隐患到监督建言,全方位参与防控工作,守护群众健康防线。
快速响应
用行动彰显人大责任与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江门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对全市人大系统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作出全面部署。江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坚持靠前指挥、分片督导,深入县(市、区)一线驻点指导,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落实。
“我们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防控措施落地,引导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岗位,主动参与防控工作,形成代表带头、社会响应的良好氛围,在防控蚊媒传染病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凌传茂说。
8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在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一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倡议书,呼吁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汇聚起“代表带头、全民参与”的磅礴力量,为建设健康江门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倡议书发出后,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响应,迅速行动,成为基层防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注重强化自身带头作用,坚决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机关党委迅速组织动员,累计派出党员干部200余人次,分批次支援社区、学校、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协助基层完成防疫物资分发、公共环境消杀、防控知识宣传等具体工作,有效充实一线防控力量,彰显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深入基层
人大代表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江门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发挥优势,积极落实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工作机制,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在基孔肯雅热防控一线亮明身份、担当作为,成为政策宣传员、物资保障员和环境监督员,全力守护群众健康防线。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清除积水、防蚊灭蚊是关键!”在广东聚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市人大代表周建华利用员工轮休时间开展防护知识“微宣讲”。他还通过企业宣传栏、工作群等多种渠道推送科普知识,组织专题培训,把防疫理念深植于企业管理中。在新会区三江镇,人大代表走进村民聚集的凉亭,拿着宣传手册,用本地方言耐心讲解防控知识。新会区大泽镇人大代表则组建“线上宣传队”,不仅定期在微信群转发权威防控信息,还专门为老年人演示安装纱窗、安全储水等实用技巧,推动防控知识“入脑入心”。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还纷纷慷慨解囊,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一线防控工作。市人大代表周建华向外海街道捐赠价值8000元的防蚊物资;市人大代表谭社芬和蓬江区人大代表刘杨迅速响应江南街道需求,捐赠蚊香15箱;蓬江区人大代表通过商会发起倡议,短短一天内得到30余家企业的支持,累计捐赠蚊香3万余盒、驱蚊液7000瓶。此外,市人大代表张卫东、林碧翠分别向白沙街农林社区、永盛社区捐赠喷雾消杀机。市人大代表尹仕佳紧急协调100个编织袋用于清理蚊虫孳生地……一桩桩、一件件,代表们以暖心行动凝聚起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防控蚊媒疾病,清理卫生死角、消除积水环境是关键环节。蓬江区人大代表、广东粤湾云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区倩婷在园区巡查时发现建筑垃圾堆积极易滋生蚊虫,立即协调推土机,带领清洁人员迅速完成清理。这样的“较真”,正是人大代表们投身环境整治的生动写照。
蓬江区各级人大代表累计1780人次投身防蚊灭蚊环境整治行动,深入1200多户居民和商户开展“敲门行动”,同步讲解防控知识。在新会区,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项督导组,深入各镇(街)防控一线,检查环境卫生整治和蚊虫孳生地清理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加大垃圾管理和消杀力度,推动从源头上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科学防疫
发挥人大智慧力量完善防控体系
在日常防控工作中,江门各级人大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积极推动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一方面,引导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健康筛查和知识普及;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科技界代表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蚊虫消杀和监测效率。
连日来,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们积极设立临时咨询点,深入社区和村(居)开展基孔肯雅热筛查和健康咨询,用专业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筑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第一道防线。企业界的人大代表则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仅组织员工对厂区车间、卫生间、绿化带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消杀,更主动与周边社区联动,“厂区和村里就像邻居,得一起干净才安心”,市人大代表廖长亮道出了政企协同、群防群治的心声。
科技手段是科学防疫的“得力帮手”。新会区崖门镇人大代表创新采用无人机技术,极大提升了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中兴社区驻站代表操作无人机对蚊媒孳生重点区域实施精准喷洒灭蚊药剂;崖西社区代表则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巡航和航拍,快速、全面地识别楼顶天台、隐蔽角落的“积水黑点”,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智慧防控”的转变。
同时,各镇人大也积极探索和推行长效化的防控机制。新会区双水镇人大代表带头践行并推广“1130”行动,将复杂的防控要求转化为简单易行的日常习惯,成功带动广大居民成为“自家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此外,人大代表们更是依托代表联络站等平台,积极履行监督建言的法定职责。他们通过召开民情座谈会、一线走访等形式,紧紧围绕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痛点、难点问题,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形成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代表建议,为政府完善防控体系提供参考,推动防控工作从短期攻坚向长效治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