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信纸,力透纸背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清晰的账本,记录着南洋华侨郑潮炯义卖瓜子的一点一滴……10月18日,“烽火侨批——从战火中的侨批看华侨赤子心家国情”主题展览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幕。走进展览,1931年至1945年间的一封封侨批、一张张单据、一份份刊物静静陈列,无声却如惊雷。它们不仅是远渡重洋的家书,更是海外儿女以笔为戈、以款为弹的抗战实录。
江门这批抗战侨批此时“进京”,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考察并对侨批档案保护研究作出重要指示的五周年。在这一特别的历史节点, 此次展览以2013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侨批档案”为核心载体,通过精心遴选的海内外珍稀文物,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江门籍华侨华人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与卓越贡献。
立体叙事 重现历史
此次展览以1931年至1945年间的侨批作为叙事“主角”,通过111件(套)珍贵侨批、历史照片及多媒体装置,将宏大的抗战历史熔铸于鲜活的个体命运叙事之中。其展陈设计聚焦三大亮点,层层推进,构筑起一部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抗战史诗”:
其一,文物丰富,情感叙事直抵人心。从美国华侨挥毫痛斥“不抵抗主义”的激扬文字,到五邑乡亲亲笔记述家园遭轰炸的血泪细节,再到侨胞节衣缩食寄回的捐款单据……展览精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侨批与抗战文物,每一页泛黄纸笺,记录的不仅是跨越重洋的亲情纽带,更是民族危亡之际海外儿女胸怀的家国情怀。
其二,脉络清晰,构建严谨历史叙事。展览以“山河破碎 觉醒之声”“血色家书 苦难见证”“国民职责 毁家纾难”“抗战到底 必胜信念”四大主题展区为轴,结合侨批金句组成的文字矩阵,直观展现了五邑籍华侨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例如,抗战期间,五邑籍华侨捐款占全国华侨捐款总额近五成,展览则通过侨批还原了侨胞“把血汗钱变成救国款”的巨大贡献。
其三,多维呈现,彰显侨胞立体形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江门台山籍华侨在“飞虎队”中的突出贡献。而在展出的侨刊抗战图画里,“抵制日货”“誓雪国耻”的场景跃然纸上,也让观众更好地认识到这一凝聚侨界共识、争取国际支持的“舆论武器”。
“这些侨批不仅是家书,更是历史的底稿、民族的记忆,深刻诠释了华侨群体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壮阔史诗。”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刘进表示。
创新展陈 引发共鸣
如何让尘封的侨批史料焕发时代生命力?此次展览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沉浸式体验设计,构建起一个可听、可感、可参与的叙事空间。
展厅内特别设置了“侨批诵读区”,通过专业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演绎,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转化为动人的声音故事。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在留影点打卡,在留言区写下感言、寄语,向远方亲人寄出一封独特的“侨批明信片”。
创新的展陈方式,激发了观众深层次的共鸣。“当时,我父亲正好在美国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担任英文干事。”站在一张老照片前,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在京五邑乡亲唐闻生向记者动情讲述父辈组织侨胞捐款救国的往事。“相信新一代青年不输老一代,要赓续传承华侨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她寄语年轻一代。
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原会长李妲娜是台山籍杰出音乐家李凌之女,她认为:“要深入挖掘侨批中的故事,将抗战岁月的艰苦卓绝与可歌可泣,转化为直击心灵的震撼,让新时代青年在感动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照亮前行的方向。”
这份历史的温度,同样感染着年轻学子。在京五邑学生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张子瑶在聆听侨批诵读后心潮难平:“这些跨洋的家书不仅是汇款凭证,更是信念的传递。新时代青年当承前辈之志,立足专业、心系家国,以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书写我们的‘新侨批’。”
此次展览,是从抗战史维度深化侨批价值内涵的又一重要探索,标志着侨批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迈出坚实的、新的步伐。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系统实施侨批保护活化利用“十大行动”,近年来先后在全国十余个城市举办侨批专题展,创排各类文艺作品20余部,年均开展侨批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超百场。特别是2021年创新开展的“侨批中的党史”挖掘研究工作,获专家赞誉“为侨批活化开辟了新境界,为党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活化传播 深化价值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侨批文化当代价值的有力诠释,为侨批精神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拓展了新空间。
专家学者高度评价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此次展览从侨批这一小视角反映大时代,为侨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范式。”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批侨批文献是研究华侨抗战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补充了宏观历史叙事中的微观细节。
在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罗杨看来,侨批既是银信,更是民间记忆的载体。正是这种质朴的日常性,使其如涓涓细流般,传递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评价道,这批侨批文献真实记录了广大海外侨胞全程援助祖国抗战,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英勇壮举。海外侨胞在祖国危难之时表现出的大义,丰富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在当今依然具有现实价值。
以此次展览为新的起点,江门将持续深化侨批文化的活化传播工作。江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广州、上海及江门三地开展巡展,全力把江门侨乡打造成为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同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制作系列新媒体产品向海外侨胞讲述江门侨批抗战故事,以“寻根忆史”凝聚侨心侨力侨智,让侨批故事成为当代青年可感可知的“精神教材”。
据悉,北京站展期将持续至11月8日。后续的巡展中,主办方还将配套开展专题讲座、互动体验、教育读本编撰等系列文化活动,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刘淑君 陈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