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皋农会旧址,房子前的塘坦就是恩平“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的集结地。
1927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恩平人民发动了“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这是恩平人民向反动统治者打响的第一枪,大大震动了五邑地区的反动统治者,彰显了人民的力量和革命斗志,为今后中国共产党在恩平建立组织和培养革命力量打下了基础,为恩平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探访
起义农民斗志昂扬:“就是用拳头也要上!”
老人坐在门口乘凉,孩子们在干净平整的塘坦上嬉闹玩耍,一群白鹭排着队从鱼塘飞过……走进圣堂镇长安村委会塘皋村——恩平“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集结地,看着眼前这个美丽和谐的小乡村,不禁感慨万千。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牺牲,才换回了如今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
靠近塘坦中央,有一座二层楼的老房子,大门口挂着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牌子,写着“红色根据地”,落款是“恩平县人民政府立”。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栋房子就是塘皋农会旧址,房子前面的塘坦就是当时恩平“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的集结地。这栋房子原是泥砖瓦房,1982年,村里集资对房子进行原地重建,后来又曾被改成幼儿园。如今,房屋二楼已经废弃,一楼则作为老人活动中心使用。
塘皋村村民梁双浓今年已经89岁,他的父亲梁荣其参加了当年的农民武装起义。“父亲告诉我,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农民没田耕、没饭吃,都被逼得没活路了。所以,恩平党组织作出攻打恩城的决定后,广大农民尤其是加入农会的农民,都非常积极,铆足了劲要和反动派们干上一场。”梁双浓说,当时条件艰苦,村里除了有几支枪,就只有锄头、镰刀等农具,但村民毫不畏惧,表示‘就是用拳头也要上!’”梁双浓说。
印记
农民自卫军兵分三路攻打恩城
1927年8月中旬,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的决议,布置各地党组织发动农民武装运动。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常务委员阮啸仙听取了禤全光(禤荣)的工作汇报后,指示禤全光返回恩平组织武装运动。
9月12日,禤全光在塘皋村召开农会骨干碰头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农民自卫军,共有队员1000多人,由禤全光任团长,王坚准负责政治领导,王士烈负责军事指挥。他们商定了攻打恩城的具体计划:由圣堂、君堂、良西、沙湖、牛江等地区的自卫军组成东北路军,附城、大田、朗底等地区的自卫军组成西路军,横陂、大槐、那吉、清湾等地区的自卫军组成南路军,兵分三路,夹击位于恩城的国民党县政府。
当时,国民党县长黄维玉利用招安的原贼首吴荣翰、胡荣梓、梁作霖,带着200多名反动武装驻守恩城。他们平日无恶不作,恩平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因此,一提起攻打恩城,农民自卫军个个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赶赴恩城消灭反动派。
攻打恩城的时间定于1927年9月15日。
1927年9月14日,各路农民自卫军按计划到指定地点集合。东北路军负责把枪支弹药用禾草掩盖着,挑到指定地点。是日黄昏,农民自卫军300多人集中在塘皋村草坪,团长禤全光宣布战斗纪律,并派出冲锋队、尖兵、号手、旗手,传达口令。王士烈作战斗动员:“我们要打胜仗,第一要勇敢,第二要守纪律,第三要听从指挥。”到了晚上9时许,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首先由梁茂洪、梁齐乐带领一支13人的突击队,袭击恩平县三区警察署,突击队一枪未发,便俘虏了哨兵和区长何礼逢及队员3人,缴获步枪15支、弹药一批,整个战斗只持续了15分钟。
前哨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农民自卫军斗志昂扬地继续向恩城进发。一路上,他们派出宣传队,做宣传鼓动、贴布告、散发传单等工作。步行了约15公里后,队伍按预定时间到达狮子石山,稍作休整后,继续行进,直逼东门城下,很快就将恩城的东北面包围起来。这时,禤全光等在鳌峰山下设临时指挥部,并迅速作出战斗部署:派出梁栋荣带领冲锋队攻打东门,破城门而入;派梁茂洪带领尖兵排攻打城外的警察局;派出梁扶来等四人剪电线,切断敌人的通讯联络;派出梁秀伪装进城散发传单、张贴标语。
9月1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战斗的号角吹响,霎时,枪声齐发,杀声震天。这边,梁茂洪带着尖兵排的十几名队员,如猛虎下山一样直扑警察署,谁知里面空无一人;那边,负责攻城的队员以猛烈火力袭击守城敌军。守城敌军居高临下,顽抗固守,战斗十分激烈。
当时,面对三丈多高的城墙,农民自卫军缺乏攻坚武器,再加上通讯设备差,南路军尚远离恩城数里,西路军也未及时赶到。在这种情况下,若继续战斗,对农民自卫军而言不利。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农民自卫军主动撤退。
战斗中,农民自卫军战士梁扶来、梁虾仔、梁和昌、梁荣桧、梁如光、梁金珍、梁兆荣、吴德盛等八人牺牲。
启示
给反革命逆流以有力反击
罗学华在恩平市党史办工作了20多年直至退休,多次全程参与恩平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和出版。他认为,恩平“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党组织领导力量薄弱,未能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其二是农民自卫军刚成立不久,未经严格训练,仓促出战;其三是组织纪律松懈,未能加强必要的通讯联络。
罗学华表示,这次武装起义是对南昌起义及全国各地秋收起义的响应,虽然失败了,但仍是对反革命逆流的有力反击。参与武装起义的农民自卫军是恩平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下的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参加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是当时五邑地区仅有的。
文/图 胡伟杰 谭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