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江海区) 龙溪湖阅读中心、白水带龙光塔明天向市民打开大门
推动公共文化建设 让城市“秀外慧中”
龙溪湖阅读中心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经过修复,龙光塔焕然一新。
龙溪湖阅读中心设计精巧,极富现代感。
现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邱菁萍再也不会为了找场馆而发愁了,家门口的选择越来越多,幸福感直线提升。
作为江海区文化馆馆长,同时也是一名资深艺术爱好者,邱菁萍见证了高新区(江海区)近年来公共文化设施从匮乏到遍地开花的巨变。“城央绿廊、江门演艺中心、大型公益性篮球场、区博物馆、大型高品质无动力的儿童公园,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只手数不过来,设施多了,档次高了。”
城市人文,即是这座城市的繁华。在大湾区时代,高新区(江海区)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公共文化建设是其必要一环。
就在明天,龙溪湖阅读中心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关闭近3年的白水带龙光塔也将同天向市民打开大门。“新老文化地标是高新区(江海区)坚决落实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工作部署的又一重大举措,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送给全体市民的新年‘民生大礼包’,让市民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诗意地栖居,直观感受城市的‘秀外慧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说。
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打造龙溪湖阅读中心
全民共享免费阅读资源
“全民阅读”曾五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其中重要内容。为了让群众通过更多的阅读,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文化自信,今年下半年,高新区(江海区)决定打造一个高质量、有品位的阅读中心,圆市民一个阅读梦。
明天,精心选址、设计的龙溪湖阅读中心就将开放,让全民共享免费阅读资源,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背后,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打造现代化阅读空间
走进龙溪湖阅读中心,通透的玻璃幕墙设计、震撼的文化长廊、现代化半圆形中岛书屋、制作精巧的碉楼屏风、小鸟天堂元素尽显其中,一个外观高雅、现代化的阅读中心呈现眼前,高品质、有品位是阅读中心给人的第一印象。
“把最美最好地块留给群众,留给公共服务资源。”是高新区(江海区)的一贯宗旨,龙溪湖阅读中心亦如此。“阅读中心前身是龙溪湖公园文体汇。”据江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罗广鹏介绍,龙溪湖公园是江门高新产业新城的核心生态公园,也是该区最靓丽的城市景观中轴线。为了填补区域高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空白,江海区决定将原来的文体汇改造为阅读中心,打造一个有文化品位、地方特色、现代气息浓厚的市民休闲、阅读、学习中心,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进而成为全市文化地标。
要成为文化地标,龙溪湖阅读中心颇有底气。今年,最具权威的世界级建筑奖项之一——AMP美国建筑大师奖获奖名单揭晓,龙溪湖公园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年美国建筑大师奖提名奖。而在设计之初,龙溪湖公园及如今的龙溪湖阅读中心都还只是一个普通湖畔绿化带,仅有一条环湖步道和稀疏的种植。经过一年两个月时间,这里才成为如今的靓丽模样,倾注了无数设计师、建造师们的心血。
匠心的设计体现在阅读中心的每个角落,阅读中心并不是一个全封闭的建筑,其中有明亮别致的中庭,中庭地面由鹅卵石铺就,点缀有绿植,石面上两只3D钢结构小鸟“嬉戏”其中,侨乡元素“小鸟天堂”得以体现。而面向中庭的建筑外壁是高性能的玻璃幕墙,营造高雅、通透的理想阅读空间,市民身处任意区域都能欣赏到中庭美景,获取知识,陶冶心灵。
将亲近自然的理念进行到底,龙溪湖阅读中心还为市民提供了室外阅读场景,完成室内外阅读无缝切换,弥补大多数城市阅读场馆缺失室外开放的绿化活动空间,让市民享受在自然光线之下阅读的乐趣,使得整个场馆的节能减排效果更显著。
此外,阅读中心的每一套家具桌椅都来自高端“私人定制”,选材优质,安全无异味,“阅读中心层高较高,空间通透,书柜直抵顶棚,将阅读区域自然分割,沙发坐起来也会非常舒适,给市民最佳的放松、阅读体验。”工作人员钟志强告诉记者,相较于原来的文体汇,新的阅读中心将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市民皆可体验,而中心无论从设计、面积、藏书规模、环境和人性化程度都处于全市顶尖水平,更具现代气息。
为青少年开辟独立天地
今年,高新区(江海区)提出要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友好型环境,打造一批青少年友好型公园、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公园、培训中心及阅读中心。
龙溪湖阅读中心总面积4000平方米,藏书约5万册,共有三层,可以容纳400多人同时阅读,分为阅读区、休闲娱乐区及学习体验区,并为儿童、青少年开辟独立天地,各区域之间保持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
进入阅读中心,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属于孩子们的专属阅读区,七彩地毯已经铺好,半月型书柜置于中央,墙壁由画匠手工绘制,旁边有预留给大人们的休息区,让家长们愉快度过亲子时光,青少年阅读区与儿童区相连,同样有活泼的设计元素,书目也比儿童区有所增加。
越过儿童区就是文化长廊,目光所及都是书籍,让市民置身书的海洋,穿过长廊可抵达一楼的休闲区,碉楼屏风、各色物件尽显侨乡元素,通过一个旋转楼梯可直达二层商务休闲区,三层则是阅读区,阅读区的书架为玫瑰金色的金属材质,书架之间是温馨的茶桌沙发。阅读中心还配有全市一流的室内灯光球场,可容纳上千名人员进行运动或开展大型赛事活动。
“为了让阅读‘活’起来,我们将引进文化志愿者,把市民吸引过来、留下来,让这里充满人气。”罗广鹏表示,读者沙龙、公益文化培训、图书赠送、大师讲坛、创客大赛等等市民能想到的文化活动都将出现在阅读中心,“我们不仅提供图书借阅、销售服务,还希望打造公共文化空间,让阅读中心成为交流空间,市民是读者也是讲述者,共享知识,还要创新知识。”
白水带龙光塔关闭三年后“重生”
市民登上塔顶可将江门美景收入眼底
龙光塔位于白水带风景名胜区最高点牛山上,为十一层仿宋琉璃瓦塔。塔高七十九米,其中贴金的塔刹高约十八米,塔平面呈八角形,塔体比例适当、宏伟壮观、华美玲珑,为目前省内最高的仿古塔。塔上檐角飘逸,每个檐角配有一铜铃,微风吹过,铃声叮噹。
江门人素有登高习俗,登上龙光塔顶凭栏远眺,江门美景、西江雅致尽收眼底。
三年前,这座经历了20多年岁月的江门文化地标开始出现瓦片脱落等问题,只得暂时关闭,市民们期待其重新开放,时时关注。去年6月,在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修护修复正式启动,而明天塔檐上悦耳的铜铃声将再次回荡在牛山上……
为修复龙光塔在山间开辟运输通道
名胜古迹是历史的脚印,能证明文化曾产生过的力量,继承和发展历史古迹将使城市公共文化变得鲜活,更有质感。“龙光塔早已是江门的文旅符号,修复龙光塔,利用好文化资源,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江海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吴杰雄说。
从去年6月起,高新区(江海区)投入400万元,请来上百名工匠用了一年的时间,将掉落的仿古琉璃瓦一片片重新镶嵌,并对龙光塔内外饰面进行翻新加固,重新安装消防设施设备,让整座塔焕然一新。
作为一座上百米高的仿古琉璃瓦塔,龙光塔的修复过程是艰难的。“龙光塔位于白水带最高处,大片琉璃瓦的运输都是难题。”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主任黎明表示,为解决材料运输难题,项目团队在山间开辟了一条几十米的运输通道,方便运输车辆前往。
其次是工程脚手架的搭建。由于塔面从地面至空中逐层收窄,脚手架不能像常规的建筑般直上直下,后来项目方邀请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并邀请专业古建筑修复公司,用整整2个月时间搭建了一个塔形脚手架,解决施工难题。
塔顶的琉璃瓦也十分讲究。“龙光塔使用的橙色琉璃瓦比普通的瓦片要大一些,需要到外市定制。”白水带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叶浩焜表示,为了使瓦片稳稳地贴合固定,工匠们需要用铜线将瓦片串联在一起,再用水泥在外围加固。
经历岁月变迁,龙光塔檐角上的88个铜铃纷纷损坏。借本次修缮契机,施工队还对铜铃进行更换。市民如今登上龙光塔,又能聆听铜铃空鸣之音。“时间久了,龙光塔有些残旧,修复后又见当年容貌,早上来晨练吹风都好舒服。”市民刘先生表示,龙光塔对外开放后,自己一定重新上去走走。
在群策群力建设保护好龙光塔,完善白水带景区内旅游配套设施同时,高新区(江海区)还考虑将白水带公园打造成为植物专类园和宗教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和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森林公园,使之与周边儿童公园、江海健步云道、城央绿廊等串联配套,打造全市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品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巡逻员周化语:期待龙光塔恢复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还遇到了已经在白水带值守10年之久的巡逻员周化语,谈起龙光塔他很骄傲,“这里是江门最高的塔,市民是最喜欢过来的,尤其是重阳节,龙光塔整晚都很热闹,塔对外开放时,太火爆还要控制人流量的。”
周化语每天与同事们三班倒守护着龙光塔与白水带,过去他每天还要在闭塔时间从塔底走到塔顶,确保没有市民逗留,“每天我都是慢慢走,把每个角落都走一遍,来回要半个多小时,走出感情了,以后有了全方位的监控,也就不用我们再爬上去了。”周化语表示,他十分期待明天龙光塔重新开放,同时他提醒市民,白水带是城市绿肺,希望大家保护好白水带的一草一木,尽到公民职责。
文/图 李雨溪 钟华悦 郑锡威
记者手记
想要“秀外慧中”需以人民为中心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江海区)素来重视“工业立区”“创新主导”,连续多年争先进位,国家级高新区排位年年突进。近两年,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生态环境更为人津津乐道,20公里城央绿廊初现,大型儿童公园填补全市空白,白水带18个连片篮球场极受市民欢迎,城市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效果有目共睹。
高新区(江海区)正朝着“秀外慧中”的方向发展,那么,该区目前做到了哪些?
首先是塑造高颜值。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整洁干净的街道、规范有序的市容,以及其特有的“四道贯通”的城央绿廊,高品质的儿童公园,高新区(江海区)还是一个都市风情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地方,今年江海万达广场落户,会港大道以南的万亩都市农业生态公园即将开建,这片区域也被赋予独特的现代城市魅力。
其次是产城人融合。只有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融合发展,城市才能成为宜居之地。高新区(江海区)聚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打实招商,是高新区(江海区)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对于高端产业的渴求,而推动江海区景贤小学、江门一中附属小学等一批优质公办学校落户,加速完成星级酒店、公寓、金融、贸易、会展、文化娱乐等多种业态集结,这些都成了人才留在高新区(江海区)的理由。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在城市内涵方面大做文章。依托其山水禀赋,高新区(江海区)优化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脉,修复人文地标龙光塔,打造龙溪湖阅读中心,加大陈少白故居保护力度,全年投入近6000万元落实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部署,塑造城市形象,凝聚城市之魂。
要打造“秀外慧中”之城,高新区(江海区)还需进一步实现城市品质提挡升级,需要妙手“留白、留绿、留文、留魂”,最终做到让人民居住的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美好。 (李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