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火龙馆改造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李领强在作介绍。
修建文化广场,发展文旅产业,打好“铁夫故里”“火龙文化”“红色文化”三张牌,让陈山村捧回“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广东省古村落”等荣誉称号,这位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的90后“兵书记”,就是鹤山市雅瑶镇陈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领强。
沉淀
从迷茫到底气十足
干练的寸头,举手投足间富有朝气,性格沉稳,这是李领强留给人的印象。
“领强书记年富力强,有朝气、有想法,上任两年,村容村貌就发生了大变化。村子交给他,我们很放心!”说到李领强,陈山村原党委书记李坤赞不绝口。
时间回到6年前,李坤找到李领强,希望他回村里工作。当时,李领强还感到十分迷茫。“在福建服役期间,我见过沿海地区农村繁荣景象,就琢磨自己是否也能把家乡建设得那么好。”李领强说,经过1个月的反复思考,他决定投身乡村振兴这个新战场,践行退伍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农村工作琐碎繁杂,对农村实际和基层工作方法不熟悉的李领强,只能跟着老同志虚心学习。2019年冬,进入村“两委”工作3年后,李领强当选为陈山村党委书记,李坤退居幕后当起顾问。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村党委书记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还要解决一些村民间的矛盾纠纷,更要筹谋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增收等大事。为了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李领强在前辈的指引下,第一时间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一圈跑下来,李领强的笔记本变成了问题清单,也由此和村民走得更近了。
正式上任不久,疫情这场“大考”来势汹汹。
鼠年大年初一,李领强迅速带领村“两委”干部放弃休假,在全村设置7个党员先锋岗,发动53人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24小时驻点值守,并对全村287间出租屋深入排查。“值守23天,领强每天都是夜班,没缺席一天。”那一刻,李坤深深感到组织选对了人,陈山村会有美丽的明天。
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李领强发现自己“居然进步这么快”。“村党委书记要会财务、懂法律、明心理,既能巧妙调解矛盾,又能耐心解释‘十万个为什么’。”他说,村里事无巨细的工作激发了自身潜能,他变得底气十足了。
嬗变
一步步成为乡村治理主心骨
走进陈山村,村道两旁数十幅结合党建元素、本土文化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型墙绘夺人眼球,铁夫广场正中央的李铁夫铜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铮亮。一旁的凉亭下,村民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嬉戏玩耍。
“小李书记有活力有魄力,点子多,一上任就带着我们拆除违建房、清运淤泥垃圾,完成了全村‘三线’改造。”谈起李领强,村民们赞不绝口,称赞他是陈山村乡村振兴画卷的重要“笔手”。
在已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如何将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达到强村富民?李领强深知,仅靠陈山村自身无法完成这一重要课题,必须借力社会资本、专业团队。
“土地资源有限,发展单一土地经济并非长久之计,乡村振兴要盘活资源!”2021年初,村里一次党员大会上,李领强向全体党员提议,加快建设环村道、停车场和文化场馆等基础设施,打好“铁夫故里”“火龙文化”“红色文化”三张牌,发展特色乡村游。
说干就干。此后,陈山村通过托管维护形式,对村内华侨青砖祖屋进行收储和改造,加强村级整体规划建设,通过向上级争取、村委会自筹、乡贤捐助等方式,累计投入超过700万元完成李铁夫故居、陈山村史馆、铁夫陈列馆、铁夫画阁的整体升级改造。
2020年,村里又结合陈山铁夫品牌第二期项目,建设陈山火龙馆、火龙文化广场和火龙大道。目前,陈山火龙馆改造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党建引领、富有底蕴、美丽整洁的广东省古村落正在精心打造之中。
昔日垃圾成堆的臭水塘,如今成为深受村民喜爱的铁夫文化广场;杂草丛生的空地变身火龙馆,将于今年下半年完成馆内布展工作;宽敞大气的火龙大道成为村民散步的好去处;李超故居成为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点……李领强用“画笔”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勾勒成现实,自己也逐渐成为该村乡村治理的主心骨。
铁骨丹青,薪火相传。“作为一名‘兵书记’,我会在基层事业奋斗中永葆军人本色,用心用情描绘陈山村美丽画卷,让村民过上‘人人富裕、生态文明’的生活。”站在铁夫广场,环顾周围古村落,谈及今后的工作,李领强激情满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陈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