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将闲置土地改建成党建公园,成为村民学习、休闲的好地方。
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旧村近年来加大民生投入,在村里建成了健身设施。
“有了环村公路,村民出入更方便了,村里的环境也更好了。加上周边工业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多,村里的房子、车位、田地用于出租,村集体收入持续增加,我们村民都非常开心。”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村民温伟开昨日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青文村坚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履职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化提升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青文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生活改善、乡村巨变的背后,正是青文村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探索基层治理民主经验的生动写照。“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制度安排。近年来,龙口镇青文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让村民高度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鹤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细就说。
文/图 谌磊 范昌伟
选好带头人
锻造引领乡村发展“主心骨”
青文村委会下辖有10条自然村。记者在青文村走访看到,村道干净整洁,车位整齐划一,村民家门口宽敞,党建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近年来,青文村结合“三清三拆”、人居环境整治等,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幸福的笑容时时挂在村民们的脸上。
这些变化都是青文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见证。在青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温健伟看来,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文村“两委”换届时广大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了“心仪”“认可”的村“两委”干部,锻造了引领乡村发展“主心骨”。
据了解,鹤山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及早谋划做好2020年村“两委”的换届工作,选强配优村(社区)“两委”班子,选出人民真正信赖和拥护的“头雁”,在这一背景下,青文村选出了新一届“两委”班子。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
温健伟告诉记者,青文村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的原则。“我们严格坚持依法依规推进,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紧盯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等关键节点,确保了村民真正选出自己认可的干部。”温健伟说。
“过去,我们村干部年龄偏大,平均年龄50多岁,工作动力不足。村民有什么事不愿意找村干部,村里有什么事情也难发动村民参与。”温健伟说:“现在,村干部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38岁。他们干劲足,而且学历高,有方法有能力,得到了村民信任,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村民都支持配合村里的工作。”
新班子孕育新希望。青文村旧村村小组长温晓晖就是深得村民信任的“带头人”,同时,他还是鹤山市人大代表。
近年来,青文村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强化代表履职担当,推动该村各项事务反映出大多数村民群众的意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坚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发声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在带领村民建设村子的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建言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资源,为村里谋福利。”温晓晖说。
如今的温晓晖,已经成为青文旧村村民信赖的人。然而,这种“信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他多年全心全意为村里办实事,为村民谋福利的行动中积攒下来的。
“村民能不能齐心协力,关键还是看村干部是不是真心为民办事,能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温晓晖说。
以青文旧村环村道路的修建为例。温晓晖表示,村里的事务错综复杂,要干好一件事情往往牵涉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以往要想修好青文村旧村这条环村路,困难重重。
“村里要修环村路,村民不理解,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许多村民不理解、不答应,更有甚者在路上修围墙阻拦,沟通过很多次也没有办法解决。”温晓晖说。
作为人大代表要把各级党委政府精神、政策传达下去,聆听村民的诉求,把老百姓的心声、群众的所思所想收集起来向上级反馈,当好党委政府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推动问题得到解决。为此,温晓晖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在涉及拆除猪舍、旧房等事情上,我们的村干部率先带头,将自己家的先拆除,村民们就更能理解村里的决心。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有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村民经过前后对比,就更加支持村干部的工作了。”温晓晖说。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里的变化让村民看到了希望。“过去不敢想,在村里能有条干净的小路散步,能在公园里看到荷花。”采访中,青文村村民温永新指着环村路和荷花池说,“这些荷花池以前没人管,水面天天漂着垃圾,又脏又臭,村里人都绕着走。现在成了荷花池,大家晚上过来散散步,多舒服啊”。
“村干部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有责任、有担当,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温健伟说。
村民参与共治
村里大事小情商量着办
“村子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好这个家园不仅是村干部的‘公事’,更是每一个村民的‘家事’。村里就像一个小家庭,家里的大事小情就应该大家商量着办。”鹤山市龙口镇人大主席李伟业说。
在李伟业看来,作为镇级人大,应该充分发挥好各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全力推进镇级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建设,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更好倾听民意、反映民愿。
基层农村事务的决策,关系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充分体现“民主决策”的原则。一直以来,青文村引导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村里的每一项事务和决策,都做到了让群众知晓,同时也让村民高度参与民主决策。
“每年,村委会都会对村里的各项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同时,我们对村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涉及村里发展的大小事务进行梳理,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协商决策。”温健伟说。
据了解,青文村大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方法,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青文旧村还创新推出了积分制红黑榜制度,有力激发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此外,青文村还组建了村民小组微信群,并以“1名村干部+1名驻村干部”进行管理,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村务新动态、表彰好人好事等措施,促进村民互相学习和监督,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据了解,近年来,青文村还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主线,根据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整理出20多个民生实事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已完成。例如,对青溪旧村主渠道实施“三面光”工程,解决村民日常生活污水及养殖鱼塘排水难问题,努力解决村民的烦心事。
“水渠所在的道路是龙口镇青文村连接桃源镇龙都村的重要道路,两村村民往来都会选择走这条路。过去,如果遇上下雨天气,村民必须花费更多时间绕路走,非常不方便。”温健伟说。据了解,这条水渠所在的道路在瓦瑶村与青溪旧村的交界点,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道路土地界线不明确,在推进水渠“三面光”工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村民对扩建水渠需要改建道路表示不理解、不支持。
为此,青文村通过发动党员群众代表、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入户调研工作,广泛搜集村民对水渠“三面光”工程的意见建议,并咨询老一辈村民的意见,了解过去该段道路的土地界线划分情况。同时,对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对该处道路归属问题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说明,出具相关证明公示,有效解决土地纠纷历史遗留问题,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村务公开透明
收支两笔账 笔笔皆可查
“作为人大代表,同样要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责。村里的事务要做到完全公开透明。特别是集体资金的使用,必须对村民公开,这样村民才能信服。”温晓晖说。
如今,青文村真正做到了收支两笔账,笔笔皆可查。据温健伟介绍,青文村通过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务、财务、党务进行公示,真正做到运行公开透明。
温晓晖说:“我们还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村小组联席会议,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到了年底,我们还组织召开村干部述职会议,由村干部向村民代表总结汇报一年来村里各项工作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青文村党总支还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重点,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引领,以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增强农村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心,创新打造了特色“四三二一”工作法,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共治共享,其中“四”是建强“为民服务”堡垒、“党群活动家园”堡垒、“红色教育”堡垒、“掌上学习”堡垒等“四个堡垒”,“三”是在后备干部培育、在组织生活、在创造平台炼精兵三个方面上狠下功夫,“二”是积极打好民主治理牌和活动载体牌“两张牌”,“一”是紧抓经济发展这一个目标。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青文村委会重新选址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内部按标准划分功能区,外部有标准的篮球场,大大方便群众停车办理业务。
“我们原来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在村口的拐角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办公地点设在二楼,对于年纪大的村民来说办事不方便。对此,我们争取到龙口镇政府与杰出乡贤的支持,另外选址建成了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并进驻办公。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有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温健伟说。
记者在青文村看到,该村还依托村内各文化室建成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阵地,并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升级打造了一批党建主题公园,为党员群众聚会议事、娱乐健身提供场地,也进一步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
此外,青文村还将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功能齐全的农家书屋,以此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暑假期间,青文村还组织开展“160工程”相关活动,邀请大学生到农家书屋教孩子们写字、画画、做手工等,让孩子们过了一个有得玩有得学的假期。
共奔富裕路
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除了要体现民主的原则外,更重要的是凝聚起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才是根本所在。”温健伟说。
记者走访青文村看到,硬底化的村道平坦宽阔,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一些村民在崭新的公园里休闲娱乐。到了下班时间,不少村民开着小车往村里赶,宁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呈现出一幅美丽新农村的画卷。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良好的村容村貌,为村里的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近年来,我们将村子打扫干净,并充分利用村里独特的地理和环境优势筑巢引凤,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工作,促进城、乡、村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温健伟说。
青文村通过依托“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村里的硬件设施更加齐全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凝聚起了人心,提振了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
“青文村的变化越来越大,过去被大家戏称为‘垃圾村’的青文旧村如今成了村里的卫生示范点。随着青文村不断发展,许多外出村民回流,大家愿意为了村庄的建设贡献力量,大家的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住在村里更舒服了。”村民钟芝芬笑道。
记者了解到,青文村旧村紧邻工业区,一直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商铺、厂房、养殖鱼塘出租为主。如今,借助珠西国际物流中心不断发展的契机,青文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盘活了闲置土地,周边工厂的务工人员纷纷前来居住,为村民增收注入了新动力。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在增长。以青文旧村为例,近年来该村通过村内的房屋、车位、鱼塘、土地等出租,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
“以前村里道路不通,环境较差,周边务工人员都不愿意来,现在环境好了,村民的房子更好出租了,好的房屋一年可以增收4万多元。”温晓晖说,“逐渐壮大的村集体经济,让我们有了更多资金用于村内的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村里的村道、花园、绿化、健身设施等建设,使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此外,作为革命老区,青文村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青文村以鹤山县西北区工委旧址为核心,结合温许荣烈士纪念碑、龙口红旗渠等红色景点,在青溪小学旧址打造村史馆,并利用附近的青溪旧村闲置土地建设民宿等文旅设施,打造红色旅游路线,积极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如今,在鹤山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推动下,在村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正在青文村开花结果,青文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们“当家作主”的底气越来越足,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