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新城公共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临江、向南的潭江新城从未像现在这样被人们高度关注。
多个房地产项目进驻,开平市风采实验学校加快建设,未来还拟建一个开平市一级的多功能体育中心……
上月底,开平市委书记庞正华率队开展潭江新城规划建设调研时提出,新美片区已进入加快建设时期,要集中全市力量,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也是开平市擦亮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块金字招牌的举动之一。根据规划,一座生态良好、布局紧凑、与开平其他城区紧密相连的多元宜居的潭江新城将拔地而起。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邓少军
精准科学定位 构建城市新中心
2017年,开平市城乡规划局发布了《开平市新美片区(SK02-b、SK04-a、SK04-b)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下简称《方案》),展示了潭江新城的初步轮廓。后虽经局部修改,但基本变化不大。
根据《方案》,潭江新城所在地为新美片区,位于开平市G325国道以南、苍江以东、潭江以北,面积约8.98平方公里(898.46公顷)。该片区的发展定位是主城区东部的综合服务中心,面向珠三角西翼的多元宜居新城。
据悉,潭江新城规划形成“多廊三心、一带五片”空间结构,即打造多条打通梁金山与潭江山水景观的生态通廊和一条滨江生态休闲带,建成临港服务区、侨文化体验区、滨水特色区、中央休闲区、生态住区五大片区,最终建设成为集商贸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与文化休闲中心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根据《方案》,潭江新城未来常住人口规模为约10万人。
《方案》构建了“三纵两横”的路网体系。“三纵”,包括环城公路北环东延线(2019年8月建成)、东三路和新美大道,“两横”即北一大道、潭江大道。在此基础上,建设“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道路系统。其中,“快速路”是指环城快速干线东线,“主干道”包括横向的潭江大道、北一大道,以及纵向的东三路、东五路、东九路、新美大道。
开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少波介绍,2019年,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更合理优化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布局,该局对《方案》中局部几个地块的规划方案进行调整。比如,计划建设一栋200米高的具有地标性的酒店建筑,在风采实验学校旁配置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参照苍江体育广场的标准建设;拟建一个能举办赛事、表演等大型活动的多功能体育中心等。
高效快速推进
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速
目前,潭江新城建设进展如何?记者从教育、城市管理、交通等相关部门获悉,多个公共配套设施项目正在全力建设。
据开平市教育局介绍,开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潭江新城片区的规划发展,在教育资源配套方面积极谋划,经过多次沟通,争取到开平市旅港实业家余卓儿先生的大力支持,兴建风采实验学校——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并投资完成配套工程建设,余卓儿先生捐资约9000万港元并组织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学校规划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75亩),总建筑面积近3.5万(34746.42)平方米。
风采实验学校于去年8月正式奠基,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从今年1月进场施工至今,工程进度非常理想。预计,今年8月可以完成封顶,明年1月可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此外,配套工程也计划于近期进场施工。
据悉,风采实验学校建设工程计划明年5月底全面完工,6月中旬完成竣工验收,7-8月进行教学设备设施安装,9月正式投用。该校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其中,小学设24个教学班,每班45人,共1080个学位;初中设24个教学班,每班50人,共1200个学位。届时,小学提供早、午、晚托服务;初中实行全寄宿管理。
为了完善学校周边配套,开平市在学校旁的地块兴建市政道路、运动场及地下停车场等,总投资约2.8亿元,目前正在推进建设。其中,运动场建设主要包括400米环形跑道、11人制标准足球场、容纳3000名观众的坐席和主席台、灯光系统等,建成后兼顾学校运动训练及作为全民运动场所,上课时段由学校使用,晚上及周末、节假日向市民开放。地下停车场建在运动场下方,配备900个停车位及供配电、新能源充电桩和智能停车系统等设施,可满足学校教师及前往健身运动的市民的停车需求。
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介绍,运动场、地下停车场及周边配套道路项目目前已完成立项工作,正在与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对接代建工作。
交通方面,环城公路北环东延线已于2019年8月建成通车,成为潭江新城人们出行的便捷通道。规划中的潭江大道情况如何?据开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潭江大道位于开平市中心城区东拓的战略性区域——潭江新城东部,沿潭江北岸布设,一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底动工。据悉,潭江大道全长约9.2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时,项目总占地面积73万多平方米(1100亩),起点位于春晖股份公司涤纶三厂北侧新美村,跨G325国道,终点接环城公路北环东延线。该项目总投资约18.38亿元,其中建安费约12.70亿元,平均每公里总造价1.998亿元。
据了解,潭江大道是潭江新城的主要干线道路,项目将城市道路线、潭江大道线、碧道线充分融合,达到“三线合一”的完美效果。同时,项目规划建设滨江公园、侨人码头、停车场、加油站等附属设施,致力打造成为集交通、服务、景观于一体的沿江休闲长廊。目前,开平市交通运输局已委托设计院同步开展工可方案编制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推进项目的立项相关工作及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
践行“两山”理论
打造水碧岸美风光碧道
根据规划,潭江新城将拥有5大区级公园、18个基层社区级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形成显山露水透绿的生态格局。
这与开平市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去年底,开平市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广东省第四批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近年来,开平市全面践行“两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成功探索侨乡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开平路径。
庞正华表示,开平市要围绕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块金字招牌统筹好各项工作,形成标杆,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潭江新城建设方面,开平也始终践行“两山”理论,除了上文提到的公园建设,在规划中,潭江新城以“水”为纽带,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等功能要求,整治畅通城市河道水网,优化“廊道”生态、生活、生产格局。一方面,通过加快金山排灌渠建设,完善区域防洪排涝工程布局,另一方面,致力打造水碧岸美的风光碧道。
据开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祖华介绍,潭江碧道水口段长12.8公里,利用堤顶设置慢行道、跑步道等。潭江碧道水口段按照碧道标准并结合滨江大道建设,打造“三道一带”,串联众多村庄农田,结合休闲游憩需求新建休闲驿站、海傍公园和优化提升现有滨水广场等,通过碧道,把历史人文节点、景观带串联起来,以文化作为纽带,提升水岸环境和景观水平,增加市民和游客的亲水体验,打造侨乡文化传承新载体。
拓展城市空间
新城建设关系开平长远布局
根据《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开平市水口等6个镇(街)纳入江门都市核心区,其他镇纳入生态发展区,同时将开平市城区以及周边重点园区打造成江门城市“副核心”。
记者获悉,目前,水口镇计划纳入开平市城区的规划范围中,潭江新城的级别也是开平市一级的,并不是像有些观点认为的是水口镇的“城中城”。不过,潭江新城的建设与水口镇息息相关。
根据规划,潭江新城主打商贸服务、综合服务、文化休闲,顺接老城生活区和产业新城,恰好与水口镇形成互补。多年来,水口镇依托水暖卫浴产业,快速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水口镇稀缺的,正是潭江新城主打的。
据了解,水口镇拟围绕潭江新城致力打造“都市生活圈”,即以目前在建的融创首府为中心点向周边进行辐射,逐步完善交通、商贸、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生态绿化、综合服务等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样板新区。这样也有利于水口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发挥龙头城镇的聚集效应。
从开平城市长远布局看,潭江新城的建设,有利于开平城市圈的拓展。
彭少波表示,开平整个城市的发展,呈现一种带状。城市北侧有梁金山,南侧有潭江、苍江流过,沿着江,一直由赤坎镇往水口镇发展,过了江就是台山。目前来看,开平还是带状城市。不过,从长远来看,有一个大开平规划,不再是带状城市;一个方向是,开平城市依托翠山湖高新区的发展,越过梁金山,往沙塘、月山两镇拓展;另一个方向是就往沙冈片区发展,包括潭江新城、水口镇等。这样,开平整个城市就将梁金山环抱在中间,把梁金山脉变成城市的“大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