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110年前,来自开平的司徒美堂、邓荫南等人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感悟、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共同奋斗力量。
爱国侨领司徒美堂
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
司徒美堂(1868-1955年),原名羡意,字基赞,我国著名旅美侨领,开平赤坎中股牛路里人,他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反清复明到支持辛亥革命,再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司徒美堂终其一生追求光明、进步,赢得“爱国旗帜、华侨楷模”之美誉。司徒美堂不仅是孙中山毕生最倚重的爱国侨领,更是深受海内外人士所敬仰的辛亥功臣。
1868年,司徒美堂出生于开平一个农民家庭。鸦片战争以后,闽粤沿海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为生活所迫,远涉重洋谋求生路,年少的司徒美堂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美国旧金山开始了近70年的侨居生活。
司徒美堂一生为革命事业奔波。1885年,17岁的他加入洪门致公堂。海外洪门素有爱国爱乡的民族情结,对国内的变革十分关注。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司徒美堂虽然身在海外,却始终心系祖国,积极参与祖国革命事业。1905年,他成立“安良总堂”,任总理,全力支持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中,司徒美堂不遗余力发动美洲华侨捐资支持国内抗战。抗战期间,纽约“筹饷总局”募捐达1400万美元,其中,由司徒美堂领导的“安良总堂”是纽约侨胞社团为祖国捐款最多的侨团之一。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发动华侨支持祖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在中国侨胞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司徒美堂1948年10月23日写给毛泽东、周恩来的信中,他说:“美堂奔走革命六十余年,深信民主政治必须实现。”
“中国华侨革命第一人”邓荫南
变卖全部家产支持革命
邓荫南(1846-1923年),原名松盛,字有相、荫南,又称“邓三伯”,生于开平赤水白木颈上村(永安里)。1894年11月,兴中会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邓荫南任该会值理。此后,他变卖所有家产支持革命,追随孙中山革命近30年,在兴中会及同盟会的多次起义中起到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华侨革命第一人”。
1910年初,广州新军起义失败,邓荫南与革命党人被清廷缉捕。邓荫南在香港元朗下白泥浪濯村建了一个经营糖和桩米的大厂,安顿逃港的革命人士,谋划再度起义,并建成一座碉堡用于防守瞭望。这座“白泥碉堡”屹立百载,是香港唯一尚存、与辛亥革命历史有关的历史建筑。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全面爆发。邓荫南不顾自己高龄体弱,积极投入到光复广东的斗争中。他组织民军向新安县城进军,并亲临指挥,几经交锋,光复了新安县城。广东光复后,邓荫南被任命为新安民军监督,其后他回到家乡开平县任民团总长。
邓荫南在澳门逝世后,孙中山深为这位老战友的逝世悲伤,生前亲题“博爱”相赠,这是存世最早的“博爱”题词,死后亲书挽联,赞其“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遑顾,老而弥贞。载瞻遗像,犹怀友声。”又以大元帅名义下追赠令:“邓荫南为国尽瘁,老而弥坚;今忽流逝,殊深震悼。邓荫南着授陆军上将,并给银一千元治丧。所有应行议恤事宜,大局底定,即由陆军部从优拟议。”
江门日报记者/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