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年的奋力攻坚,开平市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乡村振兴结出丰硕成果,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未来五年,开平市将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速交通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等四方面工作,优化发展格局。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之三:坚定不移抓城乡、促平衡建设发展格局更优的开平
深入实施“城乡共进”行动,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构建五片联动发展格局。以三埠、长沙为引领,用好环城公路、开平大道、开平南站等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周边资源,完善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服务功能,引领总部经济、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聚,打造城市综合服务片区。以翠山湖高新区为核心,联同月山、水口、沙塘、苍城、龙胜等镇,打造现代产业发展片区。以赤坎镇、塘口镇为重心,整合百合、蚬冈等镇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侨乡文化旅游片区。突出马冈镇美食、大沙镇山水生态资源,打造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依托金鸡、赤水等镇农业资源,打造特色农业片区。 构建“四纵三横两铁一港”综合性交通网络,力争将开平打造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积极推动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和邑美侨路动工建设。完成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工程,争取潭江大道和北环二期尽快启动建设。做好鹤台铁路和江恩城际轨道前期工作。实施三埠港搬迁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区。推动美堂大道、梁金山旅游公路及金章大道段建设。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分步实施城区道路品质提升改造,完成风采运动场、金山地下停车场及周边配套道路工程。持续开展“三江六岸”滨江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完善城市给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老旧排水管道改造,实施城区内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建设一批“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完成城区智慧停车建设,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深入开展镇(街)“人才强基工程”,培养乡村工匠、精勤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完成百合镇茅冈村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