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团队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并为茶企提供科学指导和宝贵建议。
盛夏七月,侨乡开平茶香四溢。7月17-18日,在2025年“院士专家开平行”活动中,院士专家走进开平市大沙镇,为大沙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助力大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30余位院士专家深入茶园、企业开展调研,作专题报告,举办技能提升培训;同期举办的“侨都茶香·香飘湾区”品牌推介会完成战略签约、顾问聘请、科技服务站落地等系列活动。这场集智攻关、聚力融湾的茶产业盛会,预示着大沙茶将加速“融湾入圈”步伐。
文/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图/大沙镇提供
茶产业迎来“智囊团”支持
7月17日,在大沙镇举行的“院士专家开平行”助力开平大沙茶产业科技创新系列活动中,来自茶产业各领域的30余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大沙茶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问题。
活动的亮点之一是院士专家团队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分别深入开平市天露山侨香名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大沙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通过察看生产工艺、听取企业介绍、品味茶香,团队成员为茶企提供科学指导和宝贵建议。在后续的对接交流会上,乌克兰国家工程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肖更生和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刘焕兰分别作专题报告,详细阐述茶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健康食品产业未来前景,为大沙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
作为开平特色优势产业,大沙茶产业近年来在规模和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面临创新驱动不足、加工工艺滞后、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院士专家的到来,为大沙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动能,尤其是在如何借助科技提升茶叶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推动大沙茶融入大湾区
7月18日,大沙镇举行“侨都茶香·香飘湾区”大沙茶品牌推介活动,汇聚院士专家和行业协会、茶企代表等200余人,并通过品牌推介、科技赋能、战略签约等环节,充分展示大沙茶产业发展成果。活动现场,开平市人民政府为肖更生、刘焕兰等5名院士专家颁发聘书,聘请他们成为开平市大沙茶产业发展与规划顾问,为大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助力大沙茶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大沙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大沙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超2333.33公顷(3.5万亩),年产干茶1812吨,培育出“大沙里”“天露仙源”“岗坪茶”“岭露红”“尚源”等多个中高端茶叶品牌,综合产值超3.95亿元。近年来,大沙镇大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健康产业等元素,形成以茶为本、茶水共生、茶旅融合的产业新格局。今年4月,大沙茶成功入选广东省重点培育的十亿元级现代茶叶产业集群,产业影响力和市场潜力持续扩大。
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提升大沙茶在市场中的知名度,更为推动大沙茶产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重要的契机。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科技和文化资源对接,大沙茶能够借助湾区的市场优势、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随着大沙茶品牌的推广,预计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推动这一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与品牌战略相结合
大沙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从品种选育到茶叶加工,再到市场营销,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唐劲驰在品牌推介活动中指出,大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品种布局,关键在于加工环节。未来,政府、行业协会和茶企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加工工艺的升级和产品的标准化,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打造是提升大沙茶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关键。深圳市牧川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陈锌认为,大沙茶的品牌化不仅需要提升产品的美誉度,还需要在新媒体领域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大沙茶的历史和文化。她特别提到,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让每个人都成为大沙茶的代言人,并积极开展与深圳、香港等湾区城市的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
刘焕兰表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大沙茶应注重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茶产业品牌,融入大健康产业、文旅产业和美食文化等多个领域,以茶为媒,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市场渠道的拓展,大沙茶产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茶产业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大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不断推动茶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让“侨都茶香小镇”享誉大湾区,让大沙茶香飘进大湾区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