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台山县,设立台山市(县级)。同年5月28日,台山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台山迎来了历史发展新机遇。为全面反映台山撤县设市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融媒体中心与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合作,推出《跨越·台山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现美丽台山30年蝶变!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撤县设市以来,台山大步加入工业化进程。经过30年发展,全市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总产值增长10多倍,逐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为依托、具有台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统计,1992年台山工业总产值为42.46亿元,全市规上企业虽然不多,但台山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全市工业发展迅速走上快车道,奋战在工业战线的全体“工业人”怀着高昂的创业热情,不断推动台山工业发展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在台山工业界拼搏了30多年的谢健华,见证了台山工业发展的全过程。上世纪90年代,谢健华所在的台山机械厂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创造了千斤顶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佳绩,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美元,成为我市工业产值超过一亿元的领先企业。10多年后,谢健华参与创办的冠荣冠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及时把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重要机遇,瞄准欧美烧烤炉市场,把烧烤炉产值做到世界第一,年产值达到2亿多美元,我市工业制造业出现产销量稳定在20亿元级别的企业。
冠荣冠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健华:在过去30年,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台山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这片热土上,台山机械厂信华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创造了千斤顶产销量世界第一的成绩,今天,冠荣冠立又创造世界上产销量第一的荣誉,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会继续取得更多更大的辉煌。
进入新世纪,随着全市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招商环境进一步改善,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抢滩台山、落户台山。2007年,全球最大的挂车企业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落户台山工业新城。十几年来,富华重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顺利发展,不断提升质效,扩大产能,强化行业领先地位。在江门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中,富华重工成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链主”企业。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覃建勋:台山这个地方政通人和,富华重工自创立以来一直顺利发展,去年总营收达到38.5亿元,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商用车行走机构制造商,也是国家工信部认定的“挂车车轴”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今后我们将努力发挥江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主企业的责任,与相关企业共同发展,把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
行业领军企业进驻我市,有效地稳定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不断增强我市经济发展整体活力,员工就业也倍感安心。“富华重工注重关爱员工、以人为本,在这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工作,我们全体员工都觉得非常自豪。”富华重工员工黄毅斌说。2014年7月31日,台城制药(现特一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市首家上市公司,随后迪生力、绿岛风先后在上交所和创业板挂牌上市,台山A股上市公司增加到三家。企业上市大力推动我市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撤县设市以来,我市以建设“制造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驱动水平节节上升,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目前已形成以金属制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皮革制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纺织服装、电子电器、家具制造等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依托产业基础大力推动工业提质,全力打造先进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中高端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新城和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两大平台已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目前全市大中小微各类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近30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接近100家,并涌现了台山核电、国能粤电、富华重工、海亮铜业、金桥铝材、海大饲料等一批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支撑。30年来,台山工业总产值大幅提升,已从1992年的42.4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9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