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站“生命之树”造型及候车大厅。
2019年6月,江门站江门大道下穿隧道主线通车。周华东 摄
2011年,广珠城际江门支线开通,江门结束了自新宁铁路之后70年不通火车的历史;2012年,广珠铁路开通,江门拥有了第一条货运铁路;2015年,落户江门的广东南车公司(现中车广东公司)生产的CRH6A型动车组首列正式交付,自此江门的铁路上出现了江门本地生产的动车组;2018年,江湛铁路开通,江门迈进高铁时代。2020年,深圳至江门铁路开工,珠江肇高铁珠三角枢纽机场至江门段开工在即,南沙港铁路即将建成。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从城轨到国铁再到高铁,从支线到干线再到枢纽,江门的“铁路梦”一步步走向现实,再一步步变得丰满。今天,多条轨道线汇聚的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成为江门铁路发展又一里程碑。江门站,如同一颗镶嵌在珠江口西岸、圭峰山脚下、梁启超故居身边的璀璨明珠,在交错汇集的和谐号车流中熠熠发光。
当前,江门正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奋力建设,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打造枢纽门户城市,是江门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江门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市发展改革局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的急先锋和先行者,敢于担当、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把江门站从宏伟的战略蓝图变成江门的新地标。
“轨道交通项目,特别是江门站高质量推进,开启了枢纽门户城市内联外通的‘新时速’。作为统筹协调部门,市发展改革局更要全力推进江门站的相关工作。”市发展改革局局长胡其波表示,2020年是收官“十三五”、开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市发展改革局将齐心合力、群策群力,抢抓机遇、用好机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进一步彰显枢纽门户城市新地位,更好地汇聚各类优质资源、高端要素,努力赢得区域竞争发展新优势。
文/图 陈敏锐 邹内和
A 攻坚克难 勇闯难关
江门站由原批复规模扩大至4万平方米
作为轨道交通刚刚起步的一个地级市,想要打造交通枢纽,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打破常规的魄力与担当。
2015年,恰逢“十三五”规划编制。为从高位推动江门站建设,在市领导带领下,我市先后多次向省领导、省发改委等部门汇报江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情况,并得到了省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经过我市不懈努力,2016年,江门站被赋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省“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江门定位为“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为江门站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
考虑到江门站原批复站房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难以满足深茂铁路、广珠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以及预留接入的多条铁路线路,同时也与我市谋划打造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不相符,我市积极谋划江门站站房规模扩大事宜。
在向国铁集团(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多轮汇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市于2016年年底向省发展改革委申请把江门站站房规模扩大,并由省发展改革委在2017年初上报国铁集团,最终我市和广东深茂铁路公司签订协议,确定江门站站房规模扩大到4万平方米,成为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的广东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然而站房规模扩大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江门站站房规模扩大涉及广佛江珠城际和深茂铁路江门站站房合建问题,江门站产权协议迟迟未能签署。
2017年4月,在江门站站房规模上报审批过程中,国铁集团审查认为站房产权不宜分割,为便于站房统一管理,建议广佛江珠城际站房产权归属深茂铁路公司。江门站站房扩大规模批复再次面临突发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市发展改革局主动与省发展改革委、省铁投集团、深茂铁路公司与国铁集团计划统计部进行了多次对接,并报请省政府协调国铁集团。在我市积极争取之下,省政府高度重视江门站站房合建问题。2017年5月,省长马兴瑞亲自协调并与国铁集团领导会商。国铁集团最终同意广佛江珠城际和深茂铁路江门站站房合建以及产权划分。
如何设计站房也是重点。“造型要有江门特色,要有流线感和动感。”“考虑到沿海台风多发,站房设计要保证安全性。”“‘生命之树’的主题要更为突出,建筑增加动感,更符合交通建筑气质。”……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原外立面造型以“生命之树”为理念的设计方案成型前,不断讨论研究、翻新更改,是大家的工作常态。
从最初设计方案中“花篮里的小树”,到如今茁壮成长的“生命之树”,江门站不仅仅是一个高铁站房,更成了江门城市形象展示和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
“只要看到这个站房的独特造型,大家就会知道这里是江门站。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市发展改革局交通与轨道建设科科长陈振中打趣道。
B 创新方式 提速增效
率先启动江门站配套工程项目建设
江门站站房规模扩大涉及多个部门,初步设计方案需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审批,而江门站配套工程——江门站江门大道下穿隧道又是我市一号工程江门大道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
为保证江门站江门大道下穿隧道项目与江门大道东甲立交至三江段同步建成通车,市发展改革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做好主站房规模扩大工作的同时,率先启动江门站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在江门站配套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局再次尝试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先行先试,在项目审批中率先试行投资承诺制,将项目能评、环评、稳评等相关审批后置,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项目立项审批,为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创造了积极条件。
2019年6月,江门站江门大道下穿隧道主线通车,车主不再需要由明德路、启超大道、厚德路绕道,可以直接由江门站江门大道下穿隧道从东甲立交前往三江,大大缩短了蓬江区、江海区到新会区三江、双水等地的车程,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C 主动谋划 再下一城
珠肇高铁成功引入江门站并将于年内动工
江门站是江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先行工程、战略工程、标志工程,更是江门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做大做强珠西枢纽江门站,加快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我市积极谋划更多轨道交通线路接入江门站,积极推进珠肇高铁等项目规划建设,将规划中的远期项目争取成为今年内开工建设项目。
2019年初,省发展改革委征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时,将珠肇高铁项目由近期项目调整为远期项目,并分为三段:江门至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段作为深南高铁的组成部分规划建设,调整为远期规划项目(2035年前建设);珠海至江门段、佛山至肇庆段调整为远期研究项目,未明确建设时间。
“该项目是我市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建设时序的调整对我市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将产生重大影响。”胡其波说。
为争取省政府支持珠肇高铁调整为近期实施项目,2019年3月,我市邀请珠肇高铁沿线佛山市、珠海市、肇庆市相关主管部门、中铁四院召开珠肇高铁前期工作研究会议,共商加快项目推进事宜,并推动达成四市联合上文报请省政府的共识。
2019年9月,为加快推进珠肇高铁规划建设,市发展改革局再次联合沿线地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共同联合委托设计单位开展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为项目规划建设做好前期研究支撑。同年10月,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全省重点项目会议,会上重点提到2025年前全省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目标,要求珠海、江门加快深南高铁建设事宜。同年11月,我市主要领导带队拜访省发展改革委,汇报贯彻落实省领导关于深南高铁的建议。省发展改革委表示全力支持深南高铁建设,珠肇高铁项目作为深南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上报稿)中调整为近期实施项目,同时纳入2020年动工项目计划,将全力推动项目2020年完成可研批复,力争动工建设。
随着2020年2月珠肇高铁项目正式启动可研编制,项目推进再次出现突发困难。在项目可研初步成果中,规划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线站位并未直接引入江门站,这对江门站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市立即成立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的多部门联合工作专班,研究项目引入江门站方案。5月底,国铁集团在项目可研审查会议上提出,引入江门站方案线型、设计标准等存在缺陷,不同意我市引入江门站的诉求。考虑该初步审查意见的严重性,市领导连夜赶赴广州、前往漳州主动对接国铁集团协商争取,最后成功获国铁集团同意引入江门站,为江门站奠定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至此,经过长达近2年的努力,我市成功争取珠肇高铁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中调整为近期实施项目。今年10月14日,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项目正式完成立项工作。根据省相关计划,该项目将于11月底开工建设。
让百姓感受到“速度与激情”的,不仅是已经通车运营的江湛铁路、日渐成型的江门站、完成立项的珠海至肇庆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项目,还有众多轨道交通线路的引入。从目前规划来看,江门在奋力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大棋局上频频落子,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南沙港铁路客运改造、广佛江珠城际等都已在加速推进,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面规划。
这些都为江门高水平打造枢纽门户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窗口期”“黄金期”。加快枢纽门户城市建设,更将有利于江门充分发挥地处广东省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提升在广东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快走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舞台中央。
D 加快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
发挥枢纽核心引擎功能
随着江门站的开通,江门的轨道交通事业迎来了全新起点,未来如何推动江门站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据市发展改革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推动江门站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铁路枢纽为目标,加快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更好地发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引擎功能。
一方面,强化与国家铁路网及珠三角轨道网连接。加快江门站等站场综合开发、大湾区珠西物流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提升综合性交通枢纽功能。加快深江铁路江门段建设,推动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港铁路客运改造年内动工。推动优化广佛江珠城际并纳入近期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另一方面,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南新高速、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前期工作,谋划建设斗恩高速、东西部连接珠三角枢纽机场的快速干线建设,同步做好沿线高速出口辐射区域的规划布局,提升区位发展潜力。借力规划中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统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融入粤港澳空港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台山、恩平等通用机场建设,设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各民航机场、通用机场便捷联系的空中航线的转乘业务联系,加快完善全力建设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此外,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抢抓江门站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银湖湾滨海新区、江门高新区、深江产业园(大泽、司前园区)等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分工格局和协同发展模式,壮大我市先进制造业规模,提升现代服务业品质,激发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主导产业集聚力、产业链高端环节控制力和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化江门珠西制造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