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习习,拂过城市的高楼、金黄的柑园,带来了丰收的硕果。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今天正式开通。列车快速驶出站台,开往远方。这是属于江门百年交通的寻梦之旅,这是属于珠西枢纽之城的腾飞之路……
启梦,这是一段绵延百年的铁路情缘。
1920年,西江之畔的北街火车站,迎来了她的第一列到站火车。这里是新宁铁路的终点站,这是一条横跨五邑、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筹经费修筑的民营铁路。
一代代侨乡“筑路者”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一代代铁路“启梦人”锲而不舍、永不言弃,历经十四载建设,方才有了新宁铁路与五邑侨乡的美丽邂逅,方才有了这个根植百年的侨乡“铁路梦”。
2020年,新宁铁路全线建成一百周年之际,广东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江门站正式开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内联外通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这是侨乡从“铁路梦”到“枢纽梦”圆梦的时刻!
一千多个日夜,我们奋战。
从最深达地下约50米的桩基础,到最长达22米的主体结构跨度;从重达1500吨的“生命之树”造型,到误差不到3毫米的钢网架提升,数千名一线施工者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迎难而上抢抓工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用汗水与智慧诠释匠心,用细节与品质呈现精品,高质量打造湾区枢纽“新门户”。
一千多个日夜,我们期待。
在江门站,轨道交通线在此交汇,高快速路网与此相接,不同交通方式便捷换乘。自此,江门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借助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在江门加速交互融合,加快构建江门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江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圆梦,这是一次枢纽时代的关键布局。
“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这是广东省对江门交通的定位,也是对江门的使命呼唤:打响交通大会战,圆梦珠西枢纽新时代。
圆梦,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省委书记李希十分重视江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先后数次调研江门,并曾在考察中车广东基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时强调,江门要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江门奠定更好基础。
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十分关心江门的发展建设,谋划、部署、推动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6月,马兴瑞调研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时强调,要全力支持江门,真正做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不断把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今年6月,马兴瑞在江门台山宣布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开工,从酝酿到落地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今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交通项目深江铁路控制性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马兴瑞出席开工活动。
近年来,江门一批交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项目,加速走进现实,江门立体式、多层次交通网越织越密。
圆梦,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
市委书记林应武多次强调,江门的发展一定要交通先行,不然江门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他表示,江门站开通是江门交通事业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是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效“加速器”。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长期督办倒逼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度,他表示,随着江门站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和通车,江门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门户的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强化。
五年来,江门交通大会战投入连创新高,今年预计可完成投资达215亿元,2015—2019年累计完成投资逾780亿元。开阳高速改扩建、开春高速江门段、中开高速凤山互通至双水互通段等项目,即将建成通车,区域内外通达性越来越强。
追梦,这是一首续写腾飞的时代赞歌。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开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是江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是江门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江门全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未来的江门,将加快形成连接四市三区、辐射大湾区的总体格局,大大缩短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江门腹地纵深广阔、成本门槛洼地等优势,将得以更充分发挥。
未来的江门,将极大强化对大湾区高端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主动接受大湾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承接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外溢,形成“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制造”等产业协作新模式,推动我市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未来的江门,将围绕江门站枢纽门户核心,以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枢纽新城建设,将其建成大湾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创新平台,助力江门发展实现新腾飞。
百年“铁路梦”,今日再“梦圆”。
枢纽梦,腾飞梦。江门,奔跑在追梦路上。
(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