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102亿元。
近日,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指出要“坚持差异化竞争,加快形成西部优势资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大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我市三区四县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会区委、区政府持续擦亮新会陈皮“金字招牌”,以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新会陈皮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增值,成为富民兴村产业标杆。
未来五年,新会将继续做好新会陈皮“大文章”,推动新会陈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发挥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航作用,奋力书写新时代崭新篇章。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任晓盈
建立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 “一皮一码”保护道地性
据悉,2020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102亿元,新会陈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98.21亿元,位居2020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中药材产业首位。目前,新会区新会柑种植面积约6666.67公顷,实现全域覆盖,相关经营主体超1000家,新会陈皮产业链全年带动就业超6.5万人。
“随着新会陈皮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会陈皮生产经营主体将新会陈皮道地性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在打造优质品牌的同时,致力于提供新会陈皮溯源、仓储、交易等特色服务。”新会圭峰区管委会、会城街道办主任胡永桂说。
打造“一皮一码”,实现陈皮产品从种植溯源、加工溯源、仓储追踪三大板块全流程精准溯源,让产区、土壤、树龄、品类、年份等信息查询变得触手可及,为正宗新会陈皮再上一道“安全锁”,是新会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倡导并鼓励新会陈皮行业付诸于实践的发展方向。
2016年,集苗木繁育、科研、示范、技术推广于一体的新会柑种质资源中心和无病苗木繁育基地正式成立。多年来,该中心繁育了无病毒种苗,加大新会柑无病苗木供应,为每棵种苗提供“出生证明”,促进种苗质优高产,保护新会陈皮道地性。
2019年,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启用。该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摸查的方式,实现对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全过程全方位监测,最终输出新会陈皮产业大数据“产业一张图”和“监管一张网”,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
新会区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发溯源系统,建立溯源数据库。目前,新会陈皮村、丽宫食品等龙头企业已建立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溯源系统,溯源贯穿种植、生产、加工、运输整个过程,实现新会陈皮从田间到仓储流通的全过程数字化追溯。
擦亮新会柑、新会陈皮
“双品牌”
小小“一块皮”享誉全国
近年来,在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领下,新会柑、新会陈皮“双品牌”越擦越亮,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在品质提升方面,新会建立了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成立新会陈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导每条村都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鼓励企业自主建设田头检测室。目前,新会区已建成高品质档案农场83家、农产品安全示范点83个。近年来,新会柑、新会陈皮抽检合格率均达100%,新会陈皮产业基本建立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
在品牌宣传方面,新会联结多方共谋发展。2011年以来,在政府、协会、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成功举办5届,新会陈皮影响力实现质的提升。新会陈皮还登上央视、“南都条漫”,丽宫企业的陈皮产品冠名高铁专列,小小“一块皮”,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
另外,新会区委、区政府还组织协会及相关企业先后走进云南勐海、福建福鼎、湖南安化等茶叶主产区,开辟产业协同合作新切入点,实现合作共赢。现在,以新会柑果皮和云南普洱茶、福建白茶为原料制成的新会柑茶、新会陈皮茶等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新会还推出新会陈皮微电影《韶华》并在多地宣传;推动新会陈皮作为传统道地药材收藏于道地药材博物馆并永久展示,强化新会陈皮品牌宣传。
2020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评选中,新会陈皮获评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中药材首位;新会陈皮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今年,新会以新会陈皮为产业入选全国全产业链典型县,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科技创新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