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司前镇的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总投资约200亿元的中创新航项目落户于此。 司前镇供图
柑璞居民宿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 司前镇供图
兴篁村永隆里打造稻花香里生态乐园,顺利举办首届稻田丰收节活动。 司前镇供图
司前镇享有广东省五金不锈钢专业镇美誉。 冯瑶君 摄
司前镇产城融合功能逐步凸显,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 司前镇供图
走在司前镇,机器轰鸣,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作为老牌工业重镇,司前镇正迎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壮大新增长点,逐步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拓空间,产业转型迈出坚定步伐;全力打赢文明建设、治水治污、拆违治乱攻坚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批民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2021年,司前镇坚持党建引领,稳中求进、攻坚克难,以昂扬斗志、冲天干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奋楫扬帆再出发,笃行不怠启新程。2022年,司前镇将全面贯彻落实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新会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融入江门市“一主四副多极点”发展架构,立足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成员定位,抢抓中创新航动力电池江门基地项目落地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重大机遇,坚定园镇融合、产业强镇不动摇,以“一中心三园区四升级”为抓手,全面推动江门市委“1+6+3”部署和新会区委“一园三中心”建设落地落实,开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冯瑶君 司前宣
开拓进取
全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2022年1月26日,江门市与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创新航)正式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约200亿元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成功落户位于司前镇的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
在签约活动现场,中创新航董事长、总裁刘静瑜表示,此次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江门基地项目,是希望充分发挥深(圳)江(门)两地优势,打造“深圳国际总部+江门生产基地”模式,与江门本土新能源电池企业、产业链实现联动发展、协同创新,牵引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江门,做大做强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推动广东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拥抱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司前镇与台山、鹤山、开平三地接壤交汇,佛开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江罗高速公路都在该镇设有出入口,G325国道贯穿境内,国道G240扩建工程已动工建设。作为区域里的物流枢纽中心,鹤山市共和、鹤城、址山镇,新会区大泽镇,开平市水口镇及台山市大江镇等工业重镇环抱周边。同时,司前镇享有广东省五金不锈钢专业镇的美誉。
便捷交通、独特区位、特色产业等资源禀赋优势叠加赋能,对百亿产业项目落户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条在司前镇落地生根,带来积极作用。
2021年,司前镇在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产业发展与投资、营商环境的路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取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卓高、六和、依山、新凯成等多家企业投资4.83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发展高附加值五金不锈钢制品;港成、金长利、新骏成等2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24家;发动锐盈、金长利等企业申报江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美安居、佳久精密、雅高等62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去年共对接项目35个,有意向落户司前镇的投资亿元以上强链补链“四高”(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质量)项目12个,其中,广东美时达粤西食品供应链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95606.7平方米(143.41亩),预计总投资5.5亿元,达产后产值6亿元,正在动工建设;民乐(江门)高品质不锈钢项目占地面积约63833.3平方米(95.75亩),预计总投资3.5亿元,达产后产值7亿元;船舶船用设施五金配件生产项目占地面积约11853.3平方米(17.78亩),预计总投资5400万元,达产后产值不少于5400万元。
园区项目有序推进。江门市重点项目广东美时达粤西食品供应链中心项目全年预计完成投资额2.4亿元;鹏燕、鸿越、利如、美安居等增资扩产金属项目均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立足民生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司前
不断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全面提升城镇功能;加强保洁精细管理,持续净化城乡环境;下足“绣花功夫”,见缝插绿美化城乡“容颜”……在司前镇,产城融合功能逐步凸显,“交通走廊”变成“街景空间”,城市品质全方位升级。
推进小城镇提质改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是司前镇去年不断努力的方向。一年来,该镇立足民生导向,着力推动城镇提档升级,建设美丽宜居新司前步伐加快。
交通路网日趋完善。2021年,司前镇完成交通投资约500万元,国道G240司前段征地工作全面完成,省道S532、南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开展;高质量建设园镇通道,实施迎宾南路辅道建设工程。
城镇品质显著提升。环卫保洁和绿化管养水平提档升级,投入约600万元打造美丽廊道示范片区,完成新开公路大前桥至司前圩镇3.5公里的中间和两侧绿化带升级改造、新开公路大前桥至司前派出所路段两侧2.2万平方米面积裸土硬底化、新开公路司前全路段277盏路灯升级改造。升级改造污水泵房和垃圾中转站,新增约1100个公共停车位,升级改造司前中心市场,新设农产品自产自销区,切实改善市场周边环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同时解决自种菜农生计问题。
生态向优持续稳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办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3宗。持续推进潭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完成九如村鱼塘尾水分段式生态沟治理、九如水闸鱼塘尾水治理工程。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完成鹤边河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和司中河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入库,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速。司前镇兴篁村(优质稻)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柑璞居民宿入选首批省级乡村民宿示范点;广东丝苗米江门市新会区金箩品牌示范基地成功入选2021年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名单;肥杰水果种植场成功申报江门市级示范农场。兴篁村永隆里打造稻花香里生态乐园,顺利举办首届稻田丰收节活动。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新建村、白庙村、司前村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小公园72个、小菜园81个、小花园14个、小果园2个;完成5间农村卫生站和4家农村集贸市场的新(改)建工作;农村主干道路口交通安全整治有效;“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扎实推进,新建公厕31座,改建公厕21座,改造户厕39户。
乘势而上
以“五个实现”推动发展大跨越
对司前镇而言,昨天奋斗的脚步仍有回音,今天奋斗的步履更不会停歇。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的重要时刻,也是司前镇抢抓“十四五”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新会区率先迈进千亿GDP强区行列的关键时期。
“日前出台的《新会区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十大行动方案(2022-2026年)》,进一步丰富了‘一园三中心’的内涵,擘画了更加宏伟的蓝图。其中,很多都与司前镇密切相关,为司前镇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全新眼光看待司前镇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将我们的‘一中心三园区四升级’工作目标与上级部署要求深入衔接,找准风口,静待风起,乘势而上,以‘五个实现’推动司前镇在新会区新一轮大发展中实现大跨越。”司前镇党委书记梁志成表示。
据介绍,“一中心”是指加快建成司前镇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三园区”是指大力推进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与圩镇协同发展、加快前锋工业园二期建设、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四升级”是指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城融合提档升级、民生事业改善升级、乡村振兴全面升级。
为一鼓作气,抓住发展机遇,以崭新姿态投入到新一年的干事创业中去,司前镇乘风而起,以“五个实现”开启工作新局面。
一是以“三个全力”强化创新创业支撑,深入衔接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力筹备“一个中心”,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筹备成立司前镇产业创新服务中心,集聚、整合设计资源,推动“好产品,司前造”的品牌战略。
全力打造“一个基地”,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力争将司前镇打造成新会区五金不锈钢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核心,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打造面向国内市场的五金不锈钢产业展会平台,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抢抓RCEP红利,打开五金不锈钢制品出口新局面。
全力建设“三大园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推进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与圩镇协同发展,全方位对接中创新航项目,优化园区周边环境和交通,盘活缤纷汇等商业综合体,筹建产城融合党群服务中心,聚拢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前锋工业园二期建设,融入“韧性园区、智慧园区”理念,抢抓中欧合作区建设机遇,谋划打造高端智能物流园,推动美宜佳、民乐等项目建成投产。启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盘活低效厂房,增加村集体收入。
二是“三个围绕”谋划园镇一体发展,深入衔接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产城融合提档升级。
围绕江门市“15分钟生活圈”布局,构筑园镇融合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产业园区与圩镇公共设施无缝对接,按照“五
个一”标准谋划新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家三甲医院等。
围绕“153060”出行交通圈目标,织密外联内通路网。力促国道G240司前段全面动工建设,加快完成省道S532、南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园区内“小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加快司前圩镇至各园区的公交场站布点和建设工作,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
围绕全国重点镇定位,全力打造“美丽圩镇”。持续美化、绿化、亮化新开公路,大力建设智慧、韧性城镇。传承千年古镇文脉,修缮保护好尚书里、镬耳屋建筑群、松山炮楼等历史建筑,传承保护好司前金龙、木美人、南粤古驿道等历史文化项目。打造“三条线路”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包括以松山炮楼为核心的红色教育线路、以尚书里为核心的历史文化线路、以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线路。
三是“五个扎实”强化惠民扶困实效,深入衔接大湾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现民生事业改善升级。
扎实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扎实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建好村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力争“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扎实完善老年服务体系,办好“老年大学”“长者食堂”;扎实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四是“五个全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入衔接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升级。
全面发展富农特色产业,做强做优兴篁稻、丝苗米等一批特色品牌;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完成村级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完善农村水利、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积分管理项目。力争2022年打造数个主题突出、风格不一的“精品村”“网红点”。
五是“三个抓手”充分凝聚各方力量,深入衔接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建设,实现治理效能全面升级。
以“同乡会”为抓手,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加强香港、澳门同乡会会址建设,并以此为平台讲好司前故事,争取更多爱国港澳同胞资金支持家乡事业发展;定期开展同乡会“爱心合作计划”“爱心助学活动”等,为港澳青年来司前镇学习、工作创造更好条件。
以“同心圆”为抓手,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加快镇级“同心圆”工作站建设,为国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支持和帮助;参与完善“数字统战”数据库,与海外华侨新生代代表保持密切联系,为侨胞回乡置业创业就业提供便利。
以“人才之家”为抓手,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高标准建设人才驿站、人才公寓、青年教师之家等人才服务之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留得住心、扎得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