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双水发电厂“上大压小”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行过程中,会对外排放团团“白烟”,不少市民好奇这些“白烟”成分是什么?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项目建设单位新会双水发电三厂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陈炽烽表示,该项目机组采用大容量、高效率、近零排放的绿色环保设备替代分散式高污染、高耗能中小锅炉,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烟气处理方面采用的也是国际领先的超低排放技术,设计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分别低于5、10、30毫克/立方米,远优于天然气发电机组排放限值水平。
市民看到的“白烟”,一是火电厂烟囱产生的“白烟”,主要是水雾,因为采用了湿法脱硫工艺,温度可达45℃—52℃。这些水雾排放时与温度相对较低的外部环境空气接触而冷凝,所形成的大量雾状水汽对光线产生了折射或散射,通常呈现出白色、灰白色或蓝色等。其中,“白色烟羽”较为常见。二是冷却塔产生的“白烟”,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机组发电后蒸汽需要循环冷却,用水将热量带走,通过向下喷洒的方式与上升空气接触,将热量散发,湿热空气出冷却塔后与周边的低温空气掺混,水蒸气一部分变为液态,形成“白烟”,对环境质量没有直接影响。项目增加了烟气消白投资4000万元,利用设备对烟气进行降温冷凝。
“我们在设备上加装了隔音罩,在锅炉下方设立了隔音墙,主要建筑物的外墙和门窗也是采用隔音材料,目前正抓紧施工完善,确保机组投产运行时厂界噪音优于国家环保标准。”陈炽烽说。
(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