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服务对象讲解“时间银行”服务。
社工通过推介会的方式宣传“时间银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区养老力量不足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难题。为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应运而生,为基层养老服务注入新动能。可以说,“时间银行”项目是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理念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今年1月起,在江门市民政局、新会区民政局、圭峰会城的统筹指导下,“时间银行”服务走进会城街道北门社区。如今,党建引领下,北门社区积极探索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以“新思路”激发“新活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养老难题,引领社区养老新风尚。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通讯员 张翠玉
党建引领
探索社区养老新思路
北门社区是会城街道辖区内一个大型传统社区,目前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近4000人,社区内老年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突出,如何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之一。
为解决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养老难题,实现“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北门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一条街”的平台优势,立足社区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突出网格联管、网络联办,将志愿互助的理念融入社区养老服务当中,并借鉴商业银行的储蓄模式和管理方式,开展社区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服务,探索社区养老新思路。
目前,“时间银行”项目暂定的养老服务内容主要以居家事务为主,包括家电维修、陪同就医、健康咨询、助餐配餐、陪同外出、代办服务、探访陪聊、助洁服务、洗涤服务等为主。社区居民可注册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为社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并按一定的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志愿者年老、或年长的直系亲属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
67岁的好姨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日常积极参与各种社区志愿服务,还是北门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的中坚力量。加入“时间银行”项目后,让她更加关注社区养老问题,更加积极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我了解了‘时间银行’的理念后,非常赞成这种服务模式,我一直以来参加志愿服务,是为了充实退休生活,并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有需要的人。现在发展出将‘爱心存入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模式,能更好地号召大家积极报名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传递奉献、互助的志愿精神,形成互助互爱的居民自治氛围,有利于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好姨坦言。
互助养老
充分调动“夕阳红”力量
在“时间银行”服务落地后,北门社区党委依托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楼组长积极参与,示范带头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注册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目前,新会区北门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点共发放宣传品500多份,项目注册正式志愿者8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时间银行”项目还吸引了不少老年居民、老年志愿者加入,互助养老服务平台成为他们发光发热的“乐园”,日常热衷于文体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的老年居民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力量,为基层治理增添新活力。
72岁的林姨是社区的特困服务对象,也是“时间银行”项目的首批服务对象。“时间银行”项目落地后,志愿者已为林姨提供探访、手机维修等服务。与此同时,林姨还注册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林姨表示,自己一直以来接受别人的帮助,如今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自己也可以帮助其他老年人,觉得很有意义。
记者从项目执行方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时间银行”服务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扩大“时间银行”服务的推广面,提升知晓率,重点发掘潜在服务对象,发动居民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提升养老服务的公众参与度,不断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互助性发展,激活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的热情,为基层治理带来可持续的推动力。